最近有很多读者朋友对12333异地就医备案申报流程有疑问。由部分网友整理出相关内容希望能够解答你的疑惑,关于12333异地就医备案申报流程图,本站也已经为你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相互守护
木木家有宝贝,自从生娃后,公公婆婆就从老家过来,给我们小两口带娃、做饭。
其中肯定少不了去医院,去年7月份公公就突发疾病后住院治疗,一个星期费用五六千。但是,由于我们之前没有备案、就医过程中也没有备案,最后就不了了之,没有报销了。
对于,父母长期离开生活的城市,不在社保缴纳地生活,对于就医要怎么处理呢?

一般来说医保异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在异地居住生活的退休人员,后迁户其他地方。
异地长期居住人员:未迁户的在异地生活的人员,比如带娃的老人。
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异地长期派驻、出差。
异地转诊/转院人员:本地就医有限,医院判定需要异地医院治疗,并开具转诊手续。
也就是说这四类人员的医保都是需要进行备案,才能够直接报销或者支付后,再去本地的医保部门报销。
备案
常用的备案方式有三种:线上备案、本人去参保地医保部门备案、拨打12333电话备案。
线上备案:微信小程序“国家异地就医备案”或者手机APP“国家医保服务平台”都是可以备案的,但是目前仅支持跨省备案,跨省备案比跨市还简单。

本人亲自到参保地医保部门备案:相比较线上备案操作其实比较麻烦,但是基本适用于所有需要备案的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及时查询需要携带的材料,否则难得回去一趟备案,却因为材料不全,而不能备案就崩溃了。
拨打12333备案:这个适用于未进行上述两种方式备案的,发生紧急情况,记得拨打12333进行电话备案,否则回去后可能不能报销。
报销
直接报销:对于已经进行过异地就医备案的长期居住异地的人员,一定要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使用,之后就可以实现异地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只需支付自付费用即可。

垫付再报销:对于未进行备案的临时在异地紧急就医的人员,这些情况只能急诊住院才可以报销,而且不支持异地直接统筹报销,只能先社保卡就医,垫付医疗费用后,再凭病历、发票回本地医保部门报销。
对于长期居住外地的年轻人员请及时记得给自己备案;对于家里老人,我们更需要注意及时帮助父母进行备案;虽然有的备案还是比较麻烦的,但是有事情的时候还是能节省不少费用。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艾迪号,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qaedi.cn/baike/18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