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读者朋友对100种运动名字有疑问。由部分网友整理出相关内容希望能够解答你的疑惑,关于100种运动名字英文,本站也已经为你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我党的人民军队名称从土地革命时的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新四军,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军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党自1921年7月成以来,早期的斗争方式主要是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由于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党领导的工农运动几经波折,有胜利也有伤亡,付出了惨重代价。
1921年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开始,由于工人的英勇斗争和社会各界的声援,路矿当局被迫承认工人的提出的大部分条件,罢工取得胜利。1923年2月7日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军阀吴佩孚调动军警血腥镇压京汉铁路大罢工工人,造成52人牺牲,300余人受伤,40余人被捕入狱,1000余人被开除而流亡,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宁死不屈,壮烈牺牲。1925年5月30日,上海租界巡捕在南京路上突然向在街头宣传和示威游行的工人和学生开枪,打死13人,伤者不计其数,造成了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

林祥谦英勇就义
像这样这些血淋淋的残酷镇压还有很多,无一不在警示党建立自己军队的重要性。
尝试:从铁甲车队到独立团
其实,早在1922年12月,周恩来就指出:“真正革命非要有极坚强极有组织的革命军不可。没有革命军,军阀是打不倒的。”为造就革命武装的骨干力量,在共产党人的建议下,国民党一大决定创办一所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6月16日,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正式成立,通称黄埔军校。中国共产党从各地选派大批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到黄埔军校学习,第一期学员中,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有56人。在校期间和毕业后,有多名进步青年和优秀毕业生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艰难曲折革命道路上的骨干力量。

黄埔军校
同年8月,为了保证大元帅府的安全。在苏联顾问团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决定组建新型革命卫队。以大元帅府大本营卫士队少数人员为骨干,于9月上旬组成了大本营航空局铁甲车队。10月底,黄埔军校一期学员毕业。广东区委向孙中山提出了改组铁甲车队的建议,得到孙中山的同意。周恩来从黄埔军校调人对铁甲车队进行扩充和改组。11月中旬,新的铁甲车队宣告成立。周恩来从黄埔军校调特别官佐徐成章任队长,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周士第任见习官,赵自选任军事教官,廖乾吾任党代表、政治部主任,曹汝谦任政治教官。中共广东区委从各地调集大批工人纠察队员、农民自卫队员和青年学生作为队员。
铁甲车队由中共广东区委直接领导,车队主要工作及活动情况直接向广东区委请示报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的武装力量,初步探索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
随着国共两党领导的广东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革命武装力量迅速扩大。1925年11月,中共广东区委决定由周恩来具体负责将铁甲车队扩编为一个独立团。周恩来以铁甲车队为基础,从黄埔军校、滇军干部学校选拔一批高素质的学员(大部分为党团员)担任排以上干部或班长,全团约2000人,叶挺任团长,周士第任参谋长。周恩来在独立团建立党支部,各连成立党小组,班、排均有党、团员,由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直接领导。根据广东革命政府授予的番号,该团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通常被人们称为叶挺独立团。独立团将士在作战中不怕牺牲,所向披靡,率先攻入武昌城,成为赢得“铁军”称号的第四军中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

叶挺独立团
开端:南昌起义诞生了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当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如火如荼展开时,羽翼渐已丰满的蒋介石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鼓动和支持,不断制造反共事件。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5月21日,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在长沙收缴工人纠察队枪械,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00余人;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以“分共”名义,正式同共产党决裂,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逮捕、大屠杀,国共两党合作发动的大革命宣告失败。在严酷的斗争和血的教训中,党深刻认识到没有革命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不进行武装反抗,就无异于坐以待毙。

八一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在起义过程中并没有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仍称为国民革命军。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也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这里再多说一点南昌起义部队的组成:
1.第二十军,下辖三个师,南昌起义兵力最多的部队,兵力接近两万,军长贺龙,担任起义军的总指挥。
贺龙,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曾任县讨袁护国军总指挥,湘西护国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四川警备旅旅长,混成旅旅长,建国川军师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北伐战争时期,贺龙率部进驻鄂城,并在这里组织发动和领导当地的工农革命,就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十五师师长,策划了北伐奉军并取得胜利后,晋升为第二十军军长。
2.第十一军,军长叶挺。下辖第二十四师,师长叶挺;第十师,师长蔡廷锴。
第十一军前身是粤军第十师,师长陈铭枢。第十师在北伐战争中发展壮大后,扩编为第十一军,原第十师师长升任第十一军军长。北伐期间,从第十师叶挺独立团抽调部分骨干组建第二十四师,由叶挺担任师长兼副军长,蔡廷锴则担任第十师师长。1927年3月,陈铭枢前往南京任职,第十一军军长由副军长叶挺暂时代理。南昌起义时,叶挺策动了第十师师长蔡廷锴一起率部起义,成为起义部队的主力力量。起义军南下时,陈铭枢来到福建,宣布重组第十一军。听到老主公复出,第十师开始人心思变,师长蔡廷锴在众人的劝说下率部脱离了队伍,重投陈铭枢。这支部队后来发展成为第十九路军。
第九军,军长韦杵,副军长,朱德。
原计划第九军由韦杵部和朱德的军官教导团组成,在起义前,韦杵因伤赴九江、武汉进行治疗,未能到任,也就未能参加共产党发动的“南昌起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军官教导团团长、南昌市公安局局长的朱德带领军官教导团的几百人参加起义,起义后的第三天,因革命形势需要,中央前委方改任朱德为第九军军长。
4.粤军25师73团全部、74团重机枪连和75团3个营。
1927年7月下旬,聂荣臻同志奉周恩来同志之命,到马回岭同张云逸、周士第等同志一起策动驻扎在马回岭、黄老门一带的国民革命军第25师参加南昌起义。8月1日下午,25师73团全部、74团重机枪连和75团3个营等起义部队在此集结、开拔,8月2日在南昌与其他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起义后,部队改编为第25师,由周士第担任师长,李硕勋担任党代表,隶属于第11军的建制。25师虽没有直接参与南昌起义,但在起义部队南下时,25师与第九军一起担任断后任务,三河坝与钱大钧一场血战,队伍损失很大,最终这支队伍和朱德、陈毅的率领下历经艰辛,重新崛起,成为组建红四军的主体力量。(待续)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艾迪号,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qaedi.cn/baike/21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