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损八益的意思是什么(七损八益的意思是什么呢)

最近有很多读者朋友对七损八益的意思有疑问。有网友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回答你的疑惑。七损八益是什么意思?这个网站已经为你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易经》最伟大的贡献是阴阳

现实问题:

有人说:人生是经历的总和。还有人说,我们的身体是一台在岁月中打磨和创造的伟大机器。春夏秋冬,生长收藏,都在四季的色彩中轮回。因此,生活是一个过程,一个过去,一个遵循自然规律的生活模式。

既然有过程,就会出现“状”。这就要求我们在发现自我色彩的同时,学会发现你的身体秘密和世界上一切的秘密。表达你的身体秘密,理解“天人合一”的境界,不仅是东方文化的独特智慧,也是一种特殊的理解——《易经》。东方古代圣人的书足以通神,可惜后人没有得到它的真谛…

解读:

孔子说,加我几年,50以学易,没什么大不了的。孔子是怎么说这句话的?因为《易经》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智慧,隐藏着生命和自然的密码,难怪孔子是这样的!

问题是我们真的理解《易经》吗?

《易经》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就是阴阳。而易经的“易”,不是容易的“易”,而是象形字的“易”。易字上有一个“日”字,指的是太阳。下面的“不”是指太阳的热量,太阳的热量,“刷地”照耀着大地上的一切。其实整个“易”字的意思就是太阳和太阳的光热。如果用现代文字的含义和现代文化的表达来理解,那将是荒谬的。

宇宙之大,无非阴阳;人的灵长,无非阴阳。祖先董仲舒说:道之大源于天,天不变,道也不变。

也就是说,所有的自然和人员都受天道的制约,天道是太阳和地球运行的道路。

大医孙思邈说,对天道变化了如指掌的人,必然能参政于人事;对人体疾病有透彻了解的人,也必须根植于天道变化的规律。天地有四季,有五行,相互替代,就像一个圆形无端的轮子。如何操作?天道之气和顺而为雨,愤怒变成风,凝结成霜雾,宣传发散是彩虹。这是天道规律,人也对应四肢五脏,昼夜睡觉,呼吸精气,吐旧纳新。人体的气流注入周身,形成营气、卫气,表现在于志的气色精神中,发在外面的声音中,这就是人体的自然规律。阴阳之道,天人相应,人的阴阳与自然没有什么不同。当人体阴阳失去正常程度时,人体气血上冲时发热,气血不通时感冒,气血积累形成肿瘤和赘物,气血陷入痈疽。气血狂奔意味着哮喘乏力,气血枯竭会导致精神衰竭。各种证候都出现在外面,气血的变化也表现在外表上,天地不也是吗?

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我坚信这一点。我对癌症和疾病的理解,包括理论的形成,都来自《易经》。

有人把《易经》当成算命书,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当然,生活包括精神、生理和心理变化,以及生老病死,甚至是自然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所谓“医易不分家”,我认为《易经》是中医的科学依据。《易经》最伟大的一点是揭示了自然、生命的产生、发展、变化及其相关因素。

生命是怎么来的?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是什么?是什么影响了生命…它都告诉了我们。阴阳是物质变化和生命的第一个决定因素,物质是基础。可以说,《易经》以太阳为中心,专门研究和了解自然万物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范围和规律。七损八益的意思是什么(七损八益的意思是什么呢)

2.太极图是大自然为生命树立的规则

现实问题:

“人身所以立命的人,只有阳气!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阳气若伤,群阴即起。”

就历史而言,君主不明,百官起攻之。

而且关于阴阳,几千年来医易不分家,又有多少人知道内涵呢?卦,人们很容易把它神秘化,这个“卦”到底是什么意思?

解读:

就《易经》而言,《周易正义》说:“卦者,挂也,言悬物象以示人。它告诉我们,天地万物随时都在变化。比如你今天和我说话,明天我就在另一个地方,你也变了。当然,这是一种小范围的感觉。

现在人们提到《易经》,一般的说法是《周易》。但是这个“周易”的“周”,有人理解为周朝的周,其实不然,是周全周备的周。为什么说它全面?也就是说,《周易》全面收集了象形文字时代的所有作品。

事实上,从象形文字的角度来看,理解八卦并不难。卦是什么?“卦者挂也”,这个挂又是什么意思?”…挂物象,以示人,故谓卦”。把东西挂在那里,然后你看到了,根据这个物体展开想象,猜猜。大象,首先是一个物体的形象或现象,然后根据这个物体或现象来体验和感知。

例如,我们这个地方的人常说这样一句话:大年初一贴错门神。其实这就是说一个物象。看字面上表达的是贴错门神的物体——正确贴门神一定要面对面。如果你贴错了,你会背靠背。这个物体意味着这对夫妇反目成仇,家庭不和。

卦体文不同于现代文,表现方式也不同。现代文字是直接表达的,过去没有那么直接,他不直接说你的家人不和,而是用物象的方法,占卜,就是这个意思。如果用现代文字来解释这个东西,你就不明白贴错门神和家人不和有什么关系。俗话说:只能意识,不能言传。以含蓄会意为基础,象形思维是东方人的基本思维模式。

这样,只有敞开心扉,才能知道如何理解,否则就读不懂古人的心思。

不懂象形文字的人读不懂《易经》,八卦就是这样,太极图就是这样。因为太极图也是一个物体,它把它挂起来给你思考。

看太极图,只有几笔,但生命,宇宙都在这张图里。

外圈,就是我们古人所说的太阳与地球相互作用后,运动形成的一条道,就是天道。天道干什么?把一切都圈起来,所有的生命、物质的发展和变化都不能跑到这个圈子外面,这个圈子是生命的自然规则。

综上所述,《易经》也表达了三个意思:简单,就是这个圈子,很简单;交易,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交叉的,变化的;不容易,有一个本体论,永恒的,不变的。

3.阴阳是冷热,阴阳是冷热

现实问题:

一段小品唱道: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黑白不能倒过来。但现代人真的颠倒了黑白——晚上努力工作,白天睡觉。“天道”能这样违背吗?

解读:

《黄帝内经》说:“那些阴阳四时的人,万物之终,生死之本”,“逆之而上,灾难生,从之而严厉”。什么意思?天道不能违反。

让我们看看什么是黑色的,什么是白色的。在太阳和地球旋转的过程中,形成两股力量,在太极图中用黑白两种颜色表示。黑色代表黑暗、宁静、阴暗;白色恰恰相反,是发光、发热,是阳光。

太阳是阳,阴是什么?是地球。再简单不过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古人看问题没那么复杂,他首先注意到的阴阳是什么?是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太阳的光照角度决定了地球的白天和黑夜。

天生阳,地生阴。天指太阳,地指大地。显然,阴阳是指冷热,冷热是两种不同的自然力。有了这两种自然力的作用,世界上万物的生命现象就会出现。在这两种自然力中,阳是主要的。所以古人崇拜太阳。直到今天,人们还在研究古代太阳神崇拜和太阳文化传说。一些文化最古老的民族有自己的太阳神。因为只有太阳的光和热照在地上,才能有光和温暖。晚上,太阳运行到另一个角度,照不到地面,天就黑了,比白天冷。白天和黑夜不断轮换,阴阳不断转换,冷热不断转换。

关键问题是阴是黑色的,所以晚上是黑色的,黑色是黑色和安静的,我们可以知道生活必须在安静的休眠中休息。就像弹簧回收,恢复状态,你只是不让它回收,后果自然明白。

很多人说阴阳不容易理解,其实只要理解冷热,阴阳是冷热,阴阳力是冷热。

4.太阳和地球交替演绎世界上的一切

现实问题:

现在演艺界经常有“八卦新闻”,一般意思是演绎出来的、不调整的事件,似是而非。这似乎不同于真正八卦的意义。那《易经》中的八卦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如何展示生命、健康和疾病?

解读:

《说卦传》中说:“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什么是性?是心灵的一切活动,生命呢?易中之命是指命令,命令指天,命令指生不可违反的命令。生命至关重要,阴阳和谐是第一要素。《易经》中的阴阳八卦是事物无限演绎的起源。太极生两仪,意思是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可以说,中国的太极图是第一个将事物“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这种思想比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早几千年,是人类文明的最早体现。

中医理论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两者绝对不能分开。水是阴的,火是阳的,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火把水烧热的时候,哪个是阳,哪个是阴?所以《易经》中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它在说明什么?说明冷热两种不同的力,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中,各有一阴一阳两象,即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至于这四象,又生出一阴一阳,就变成了八象,这就是先天八卦的由来。

先天八卦所反映的科学原理是中医理论的基石。“医理来源于易理”,说明医易是一脉相承的,若舍易论医,《内经》中的许多秘密都很难完全揭开。因此,只有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先天八卦,才能真正找到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三大基础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

七损八益的意思是什么(七损八益的意思是什么呢)

《内经》中说,人类生活在天地的气交中,人与天地相对应。(灵枢露)也说明人体脏腑之间有脏气升降的相交运动。天地阴阳二气就是这样进行气交运动的:“上者右行,下者左行”。

所谓“上者右行”,就是天气从东到西向下旋转;所谓“下者左行”,就是地气从西到东向上旋转。因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左右者,阴阳之路也是。“在人体中,这个穴位在人体中非常重要,是连接人体天地的交通枢纽。

八卦-干、坤、离、坎、浔、震、兑、艮,这八个字很重要。古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用张衡的话说:“浑天如鸡,天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天内,天大而地小…天之包地犹壳之黄”。这意味着什么?天空被包裹在地上,就像蛋壳被蛋黄包裹一样。我们站在“蛋黄”上看问题。太阳在蛋壳上旋转。那先天八卦的阴阳清楚地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告诉我们:太阳的运行是地面冷热变化的方式,一切变化的方式,告诉我们物质变化,生命产生、生存、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太阳热和地球冷共同作用的结果。冷热对物质的变化、生命的产生和生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认识冷热是人类思想文明的开始,冷热的应用是物质文明的开始。

5.人体的乾和坤,是阳和阴,上下

现实问题:

从《易经》到中医,从《易经》中的阴阳,到中医口中的阴虚、阳亢,再到五行,它们到底是怎么联系起来的?为什么中医在现实中很少使用《易经》?

解读:

我们先来看看乾和坤是什么。乾,是指太阳离我们最近的一点,所以乾的阴阳符号是纯阳的,相当于把太阳的整个内容和作用都包含在这个词里。

太阳走到这一点的时候,是我们感觉最温暖的时候:一年中的夏至,一天中的中午都是干的。相反,坤是最远的一点,是纯阴的象征,最阴是最冷的,也就是说,当太阳到达这一点时,就是我们感到最冷的时候。

阳来自太阳,阴来自哪里?来自大地。大地本身属于阴,它没有发光发热的属性,所以坤代表阴阳的阴,它有多少意思。因为当“坤”离太阳最远最冷的时候,中医理论中的太阴就出现了。

综上所述,乾有三种含义:一是指天空中的太阳;第二,因为大地的热来自太阳,乾又成了阴阳中的阳;第三,因为乾点离地球最近,最热,乾呢?天上太阳最近的一点,又为阴阳中的太阳。

乾是夏至,是午时,坤就是一年中的冬至,一天中的子时。坤也有三种意思:第一是大地;第二是阴阳的阴;第三是极度寒冷的”太阴”,我们距离太阳最远的一点。这就是乾和坤这两个字的意义了。

可以这样理解:乾象征着天,统领天地间的阳气;坤就正好相反,代表大地,统领天地之间的阴气。这也理解了为什么人需要晒太阳,在外,阳光能驱散阴霾,给万物能量,帮助它们生长、发展。在身体内,阳气能驱走寒邪、风邪。

所以阳力、阴力本身就是宇宙万物生命的原动力。古老的中医文化完全是按照《易经》来认识生命和疾病的。产生阳力的太阳和产生阴力的大地,是在坤点上交会的,就是说日升日落都是在这个点上开始。从自然界的角度来说,当太阳与大地运行到坤点相会后,必然进入了另一个循环,太阳的角度开始一点点地偏移,阳力发生,万物开始复苏,有了全新的生命。

在人体里面呢,八卦乾在上为九五之尊,统领万物,坤在下为生命的根基,承载万物。人的生存与生育,首先要靠下部坤这部分,这也是肾的功能,所以中医说肾为先天之本,以养肾水而加强生命力,益寿延年,就是这个道理了。

放到人体上来说,坤的位置就是肾的位置,坤的位置在下,肾的位置也在人体的下部。中医的肾不只是说一个器官,主要是说它一个系统的功能作用。那么坤是太阴,肾也是太阴。

乾呢,是指人体的什么?就是指人体的心。

中医的心有两层意思,一个主神明,一个主血脉。血脉这个心是肉心,神明是中心的心,就是大脑,也是一个人身体里面真正的太阳,最高位的头。

那么血液的循环又是怎样的呢?也是按照太阳运行的规律来的。自然正常人的血流动,是由太阳热气带动的。太阳向我们靠近,血流动速度就逐渐加快,太阳远离,血流速渐减。夜里安静,血液流动也舒缓;太阳慢慢地升起来,血液流动也轻快起来,太阳充足,大地的温度升高,热量大了,血流的速度也会渐渐变快。中午是一天最热的时候,也是血流速度最快的时候。这样就可以解释一个现象,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春天和夏天是他们最好的时令,秋冬天是病情变化的危机时期。

下午太阳慢慢下山了,温度低了,血液流动的速度又慢了下来,所以有人说自己下午感觉不舒服,有缺氧的感觉,这样的人血液循环就不好。当然了,血液循环不好的原因还有很多,在后面慢慢会讲到。

6.人和环境是一个整体,人是阴,外界环境是阳

现实问题:

不了解生命的现象和本质,就不能正确养生和解决疾病的问题。中医讲”天人合一”,但是怎么合一?多数人简单理解为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其实,对于个体生命来说,阳是外部环境,个体生命为阴。就人体而言,后背为阳,腹部为阴。阳为主,阴为辅,所以从大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生存的环境非常重要,从小的环境来说,后背的保阳、护阳亦十分重要。然而回到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很注重五脏六腑的养护,却忽略、甚至根本不在意对后背的保护。

解读:

《黄帝内经》里面说:”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这是根据《易经》的原理说的。这句话怎么理解呢?人是由内外两个部分构成的。外界环境、气候、宇宙、星辰是人的主要组成部分,这里的人指生命。

按照”天人合一”的角度来看,人是一个小宇宙,也是一个太极图。所以就有这样一句话:胸中自有乾坤在。

对个体的”人”来说:外界是阳,指人的皮肤之外–人所在的生存环境,包括日月星辰,对他来说就是阳;人体本身呢,就是阴。阴阳以阳为第一性,阴为第二性,阴阳是一个整体。人由外界环境和身体本体构成一个整体的生命,没有外就没有里,就没有生命,身体本体外部的天,即大自然,是构成生命的主要部分。这是中医”天人合一”最基本的道理。

那么,如何理解人之个体的阴阳呢?

“夫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背部为阳,说明人体的背部很重要,西医说的中枢神经,血脉也是从后面走,而里面的五脏六腑是物质基础,次之于背阳。

所以说产生疾病,从宏观来讲,无非就是外界环境因素与人体本身内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所谓” 风水 “正是人身赖以生存的外部”阳气”,而人的健康与和谐生活必定要受到环境的制约,其中地理环境对于人的生存空间以及生存心理作用为最大。

7.天地间周而复始的”乾坤大挪移”

现实问题:

“四平八稳”,”方方正正”,这是老辈人传给我们的大智慧。也就是《内经》所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就生理学而言,这句话的含义类似于”内稳态”。阴阳暨乾坤。在生活中常常听到乾坤这个词,比如”一计定乾坤”、”一招定乾坤”,可以说乾坤是万物一个总体的框架,生命、健康都取决于这个框架是否中正、稳妥。

解读:

一个天,一个地,始定乾坤。”乾为阳之极,坤为阴之母”,它们是决定生死的关键。乾坤原出于先天八卦,定乾坤是先天八卦时代,距今约七千年,人类开始认识太阳和地球的运行规律,及太阳对地球万物作用的表现,定乾坤就是开辟新世界,创立新思想。

中国的文字经过了几次简化运动,这让我们离远古文明更加遥远。古人的象形文字很容易理解。比如说原来的坤字,就没有这个”土”字旁,是单独的一个”申”。古文中的”申”是一个圆,里面加一个出头的十字。古人呢,有一个阶段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后来知道那是错的。申是指大地,大地是圆的,而《易经》学说里一直就是认为天是圆的,地也是圆的,所以坤是指大地,把大地的整个内容都包括在里面了。申字中间的十字,表示地球的中轴心。从申字可以推断出七千年前先祖们已经知道了地球的中轴线。

乾是天极,坤是地极。《黄帝内经》和《洛书》里面都提到天向左转,地向右行,两种力量是对行的,而太阳和大地共同运转到坤的这个点,就是所谓的”乾坤大挪移”,实际上是新的一轮”圆运动”开始了,旧一轮结束了,要进行交换了–阳动到极处而静化成阴,阴静到极处而动变成阳,都在这个点上,这就是物极必反。

民国时期,彭子益著了一本《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面关于阴阳的问题也是这样阐述的,重点强调的就是这个循环不止的圆运动。

太阳运行到距离我们最远的远极点,坤,极必反,又从坤开始向我们靠近,到达乾之近极点,又开始离去。物质变化、生命产生及生存发展的动力–冷热力,也是这样热极则冷,冷极则热,周而复始。从这个原理来看,中医临床辨证寒热非常重要,因为阴阳变化复杂,有些时候完全不是表现出来的那个意思。

自然生命在冷热力的牵引和限制下,由一个周期发展变化到另一个周期,每一个周期都必然有前期的上升进化,进到极点开始后期的退化还原。任何自然生命都不可能直线上升进化,周期内发展变化的范围和规律是一定的。正如董仲舒所说:道之大源于天,天不变道也不变。要改变生命发展变化的范围和规律,首先要改变太阳、地球的本质和它们之间的距离,否则任何生命都不可能有直线进化上升的可能。

8.乾坤还有六个”孩子卦”

现实问题:

父母为天地。社会生活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认识:不孝敬父母的人,不会有真正的朋友。这个认识从根本上也说明了一点,不尊重或者不懂得感恩天地的人,是违背天道和人道的。由此角度来说,《易经》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源头。

细细品味下来,八卦中的每一个字都有很美好的寓意,了解了这些字的含义,就明白了季节里面的精彩故事,也会获得关于生命的感悟。

解读:

关于卦象,还有很多深意。中国有句古话,父亲为天,母亲为地。说明这些远古的文化已经侵染在中华民族的骨血里面了。那么如果说,乾和坤是父亲和母亲,其他六卦就相当于他们的六个孩子。万物为天地乾坤所生,子女为父母所生。所以父母是乾坤,又是阴阳,又是天地。这是用八卦原理反解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具体表现。

你看先天八卦的那个横道,连续的横杠代表阳,三条就是纯阳。断开的横杠就代表阴,三条代表纯阴。除了乾是完整的三条横杠,坤是三条断开的横杠外,其他六卦都是阴阳掺杂的,说明它们都是由乾和坤演化而来的。七损八益的意思是什么(七损八益的意思是什么呢)

比如这个离卦。

离卦,可以理解为”丽”。是最美丽的一个卦象。

为什么呢?《易经》里说离的物象就是清晨初升的太阳,日出的景色是非常漂亮的,象征着希望和美好。

与离卦相对应的是坎卦。

坎卦,坎的物象是一个深窝,太阳都照射不到的地方,深窝下面很冷。就地面来说,它是阴中至阴,阴到极点。离呢,是阳到极点。《罗经透解》里说得很清楚,”离、坎”这两个点的位置恰恰说明了月亮运行的终始点都是它们–月亮运行到坎的时候,是月圆的时候。月亮的阴就从离开始生成,从离向震逆时针运行,到了坎点,月亮就圆了。从离到坎就是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就是月亮形成、变化的一个完整过程。

在八卦图中,乾坤主上下–是太阳的运行规律,离坎主东西–是月亮的运行规律。以乾坤为依据制定的日历叫阳历,以离坎为依据制定的日历叫阴历。

这就是阴阳日历的由来。

国外曾经做过一项研究:月亮的盈亏不仅造成地球潮涨潮落,还对人类健康有很大影响,在月圆期,医院的接诊率比平常高出几个百分点,痛风和哮喘发病率上升,并且能影响人体激素平衡,甚至引发车祸。但是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却一直没有找到。他们没有从八卦入手,进行探寻。如果从卦象上来看,一方面,月圆这一天属于阴极,阳气势弱。另一个方面呢,阴坎向阳离转换,自然界在发生转换和变化。身体呢,适应不了这种变化就有可能旧病复发。就是说不是月圆使人生病,而是这段时期随着自然界阴阳的改变,我们的身体内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既然我们已经明白,自然界是一个大宇宙,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天人必然合一,那么外部自然界大的变化必然对人体有这样那样的影响。

西方人研究天文是纯天文研究。古东方人研究日月星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日月星辰与自然生命产生、生存的相关因素。中国的天文学,实际就是天文生命学。

震卦,它的物象是雨、星、辰,表现的是春天即将到来的景象。

当太阳转到这一点的时候,大地开始暖和了,春天要到了。然后顺时针,慢慢走向离。从季节上看呢,这时候就到了春分时节,真正的春天到了。

再行走,又到了兑。

兑是什么意思?上面两点是象征眼睛和眉毛,中间的”口”是身体,下面两条腿,合在一起就是手舞足蹈的样子,所以兑也是很高兴的意思。高兴得眉风色舞,手舞足蹈,为什么这么高兴?因为太阳走到这个位置的时候,大地已经变暖啦,人们脱离了一个冬天的寒冷,很喜悦,万物都很高兴,就”兑”。

悦字,左边一个心,右边就是兑,头上那两点是说高兴了,一张”口”,上面口沫横飞。

中国字儿细品味起来真是有底蕴。但是现在好多字都变了,跟古代的字都不一样了,你就看不出里面的意思了。

咱们接着往下说,太阳从兑再接着走回到乾,夏天就到了。这一圈儿就又转回来了。

按照每一天来说呢,我们知道地球有一个自转,每一天都要转一圈。地球自转呢,每一天都是从坤开始,随着太阳从最远的一点慢慢地向我们靠近,走到离,这时天亮了。再往上走到乾时,正好是正午,太阳离我们最近,阳气最盛,是一天当中最热的时候。然后又到坎,太阳离我们又远了,阳气变弱,阴气变强,天就黑了。

按季节来说呢,地球公转一周,太阳从最远的坤点向我们靠近,到达乾点是太阳最近于我们的一点,就是夏至。夏至这一天,按节气来说,是四季中最热的一天。然后又继续转,太阳又开始一点点远离我们。

巽卦,大地开始冷了,就是二十四节气里面的立秋了。

巽的卦象是什么呢?就是太阳到了这个位置,万物已经成熟了,庄稼也开始收割了,收割是弯着腰的。但他不是一个人收割,是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就是说大家都在弯着腰收割,两个巳下面的”共”就是很多人一起共同完成这个任务。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

乾、坤、坎、离处在四个正位;艮、震、兑、巽处在四个隅位,就在四个角落里。前面几个都说到了,艮是什么意思?很多人不明白。你想想,艮字边加一个目是什么字呢?就是眼。

艮卦,为无目之眼,是睡觉休息之物象。艮字边加一个目是眼睛的眼,但是眼睛的眼没有”目”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看不见目的眼,就是睡觉、休息的时候。

太阳运行到这个点的时候,按照地球自转的规律,相当于到了晚上10点以后了;按照公转呢,艮时是立冬的季节,立冬了,该冬眠的冬眠,万物都要休息了,艮就是休息的意思。大地休息的时候,也是人应该休息的时候。

等又回到坤的时候,就一圈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新的一天又降临了。

9.夺天地造化之意的活子时

现实问题

古人认为,世间万物无不法于阴阳,一天中的时辰也分为阴时与阳时。其中,子、丑、寅、卯、辰、巳为六阳时;午、未、申、酉、戌、亥为六阴时。

现代很多人亦十分重视”子时”,认为这是个新旧交替的时刻,夜里的11点到1点,所以很多养生、习武之人都对这个时候有所认识,选择在每天的这个时候练习功法。

生活中我们怎样运用这个”子时”养生防病呢?

解读:

阴阳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阴极而阳生,阳极而阴生。亥时为阴极之时,子时为阳生之时,这个时候,天地之气机也处在阴极而阳生的状态。

中医人很强调这个子时,因为”子”的位置就是先天八卦中的坤位,是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太阳运行一周天,都要回到坤这个点上,说明太阳的一个周期从这里结束,第二个周期又是从这里开始。所以子时,既是代表一天的结束,同时,第二天的太阳也从这个时辰开始升起。

“子”是什么意思呢?是种子的意思。子就是上一个周期的结束,下一个周期的开始。拿稻谷来说,每年的春天,农民开始播种、育苗,一粒粒的种子被埋在泥土里,慢慢地长成一个新的生命。到了秋天,这个生命成熟了,完成了一个周期,农民就把稻子收割,再从里面挑出比较饱满的”果实”,又变回一粒粒的种子,为下一年的播种做准备,就这么周而复始。

正如《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也提到的阳气在沉入地下、封藏水里的过程中,到了子时,一方面阳气已经完全沉入地下,另一方面峰回路转,开始从水中慢慢回升。所以道家称子时为”活子时”,意在一个枢机,认为这段时间是”一阳初动处,万物始生时”。物极必反,这也是子时的真正含义。这个大的循环既是一年的规律,也是一天的规律。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在矛盾的最尖锐处,总会峰回路转,而善于抓住”枢机”的人总是高手大侠之类,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而我们人也是一个小宇宙体,与天地之气机的变化总是息息相关。就是说人的身体内部和宇宙、太阳这个星球的法则是一个原理,共同活动在天地间。阴气极至之时正是元阳初生之时,也就是人体内的元阳之气开始萌动之际,先天之精在这个时候自然萌生。这时,借天地阴阳交变之机炼化精气,就有夺天地造化之意。这时是进行炼精化气的最佳时机,所以古人提倡练子时功。

当然我们不是提倡大家都来练子时功,但是如果还想在子时养生,怎么养呢?我建议大家在这个时候有一个”静候”的状态最好,你的意念、思维或行为都有所关照,正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总之,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只要有体会就有收获。

10.中医治病就是调节人身的阴阳平衡

现实问题:

阴阳的原理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开篇就说得很清楚”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阴阳是构建和谐人生的美好乐章,阴阳是支撑生命的顶梁柱,阴阳和谐是健康与快乐的源泉,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核……阴阳互为是万物生长的根本力量。

解读: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这句话的意义深远,不仅讲出来了一年里的阴阳变化和万物的生长情况,也道出了我们人体一天的变化规律。有心人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阴阳变化,就是体温变化,当然这个变化是很小的。大了也不可以,超过正常体温几度人体还受得了吗?

在北方的乡村,我们会经常看到母鸡抱窝的现象,母鸡用自己的体温来孵小鸡,这个温度是非常严格的,否则就孵不出小鸡。也有农妇在热炕上”假装”母鸡孵小鸡,这个温度就很难了,有经验的农人就会用手反复调整位置,挪来挪去的,才能保证孵化率。

我们人体的温度也有个标准,温度高了,温度低了,阴阳都要失调,这就是病。中医治病的道理非常简单,是以偏救偏,用寒来治热,用热来治寒,以其达到阴阳平衡,温度正常了,病也就好了。因为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除掉外力所致的外伤,人只有三种病:一种是阴阳力引起的冷热病;一种是五行,也就是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一种是精神问题引发的疾病。

中医的精神–就是人的”太阳”–为首要地位,阴阳是第二位,五行是第三位。

我们仅说阴阳力这一个问题,这是生命的力量,这个力的作用也最为重要。自然万物的产生、发展、变化都需要这个生命的力量。阴阳力越大,物质的变化、发展的范围越大,速度就越快。如果阴阳力小的话,相对的物质变化发展的范围就越小、速度就越慢,比如老虎与乌龟的阴阳力。

每一种生命,不管高级、低级,都是一个独立整体,都有自身标准的物质结构、机能作用。都受自然条件、自然规律控制,都有其固有的发展、变化范围、规律和速度。而重要的是,每一种生命都有适合自己生长的温度,每一种生物都有它特定的体温。高级生物与低级生物需要的温度不一样,低级生命的温度适宜低级生物的生长,如果这个温度升高了,低级的生物就会死亡。

比如猿是低级的,人是高级的。低级的猿类要想变成高级的人类,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体温,体温不改变就没法达到高级的人。所以,进化首先要改变温度。温度一改变,原生物必然死亡,进化就必然终止。而我们知道:太阳和地球的本质、距离不变,地球上的阴阳规律就不会变,自然规律不变,地球上的生命就要按照固定的范围、规律和速度生长、发展、变化。

我们将阴阳力、冷热力放到我们的身体里面,回归到中医的世界里,那么中医在其诊疗行为中是怎样理解冷热作用的呢?

清末名医郑钦安说过这样的话:”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好的中医人应该在阴阳寒热的辨识上下功夫。假如不辨阴阳,寒热也辨不准,那就是等于草菅人命,慢性杀人,也就是古人说的庸医杀人不用刀!因为没有热,你给去热,受害的就是人体的阳气。

比如大家经常爱说自己上火了,牙龈出血,口腔溃疡等等,是真的上火吗?还是经络不通?或者寒极生热?这个时侯,糊涂大夫一上来就用寒凉的药物清热、消炎就是最大的错误。实际上我们又回到了阴阳的问题上来了,人体里面之所以有正常的温度、舒服的状态,是因为有阴阳力在相互制约,相互克制。这个阴阳力既是生长力,同时也是约束力,它将万物的生长、发展、变化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今天说的”温度”,就是易经中的阴阳量化。

所以只有知道了阴阳,才能医治人的冷病和热病。中医治病救人,首先治阴阳,救生生命力。生命力正常了,人就正常无疾病了,健康就恢复了。这才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根本大法。

一、开辟道法自然的天地

1. 自然是无限的过程

自从文明诞生的那一天起,人类就想知道自己生存的环境为什么会是这样?生命又是怎样产生的?对自然和生命本原的认识,乃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西方人自始至终都在有形的具体物质中去探讨。古代的中国人却推崇那至高无上的道。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无形无象,无限大有,无疑代表无限的自然过程及其中无限的相互作用。老子深刻地领悟到了道的存在,并解释为“有物混成……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尽管他借广义的物而论道,仍然被诬为主观唯心主义。惟《管子》的理解最接近老子,并能通贯有无而发人深省:“道在天地间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大千宇宙,无穷无尽,万象更新,无始无终。自然处在无限的运动之中,杳杳渺渺,无边无际,浩浩茫茫,涵盖八荒,至微至着,至隐至显……面对这纷繁复杂的万千变化,如果我们想简单和谐地把握自然的真谛,则需要把自然看作一个过程。自然过程是无限的运动方式及其相互作用的总和。这种作用的总和才是自然真正的本原, 而同时又是结果。自然不是如今所谓的“自然界”,而是自然而然,是自然如此,是无限自在。无限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无限的变化,在无限的相互作用中有数、序、类的规律可循,而无限的变化又各处在态、势、象的境界之中。于是,便有形、气、象展示着多彩的世界,而以神、气、形显现着生命的奇迹。

《类经。摄生类》中载:“气在天地之外则包罗天地,气在天地之内则运行天地,日月星辰得之以明,雷雨风云得之以旋,四时万物得之以生长收藏,何非之所为?”广义的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囊括宇宙,包罗万象。因此绝不是指具体的物质,而是指无限的运动方式。生命之气则指各类生命运动方式。阴阳之气、五行之气、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均属生命运动方式的归类。气和则生化,气化以顺,乃合于道。和能生物,同则不济。相反和谐的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新的运动方式,相同是没有意义的。“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两类相反的运动方式的相互作用,自始至终是一切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载:“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术数即数术,与算术相对,但算术被后世称作“数学”,因此易发生概念的混淆。既然算术被称作数学,那么数术应称作数道,方能区别其标本主从。数学描述物质结构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数道描述自然过程的时间方式与作用关系。阴阳、三元、四象、五行、六气、八卦、九宫等均属道之数,即自然运动之数。数的作用规律则表现为序。《周易》太极、阴阳、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等组成二元序列。二进制是其序列演进的数学表达。扬雄《太玄经》三元、九州岛、二十七部、八十一家等组成三元序列。三进制是其序列演进的数学表达……

类是关于运动方式的归类。态是关于变化方式的描述,势是关于变化属性的描述,象是关于变化显现的描述。《素问。阴阳类论》有“阴阳之类,经脉之道”,即以类述其理;《素问。示从容论》有“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即以类述其法;《素问。疏五过论》有“比类奇恒,从容知之”,即以类述其诊;《素问。征四失论》有“不知比类,足以自乱”,即以类述其治。纵向的序列与横向的类别交互作用,形成了自然和生命过程中无限的作用关系。包罗万象的阴阳、三元、四象、五行等归类是我们认识自然和生命过程中各类运动方式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变化态势象的基本数序。数、序、类与态、势、象纵横交错,经纬运变。同气相求,同数相应,同象相类,同类相感。所以,我们通过取象比类的方法,可以条分缕析地认识这纷繁复杂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过程。

释家以性为气,以相为象,统称为性相。《大智度论。第三十一》谓:“性言其体,相言可识。”《法华经。方便品》谓:“知是相,如是性。”这是说性是本,相是可识别的表现,通过相可以了解性。程颐《易传序》谓:“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微不可见的是自然原理,宏大可见的是变化之象。二者一源,不可分割。理气数象,浑然无间,见其象而知其理,致广大而极精微。童中州和陶渊明《神释诗》谓:“天运无停机,万象自昭著……而我居其中,动息有理数。”生命与自然过程一样,有理,有数,有象。以取象比类,知气运数理。恰如司空图《诗品。雄浑》所言:“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于是,我们如果能够超出具体事物中所人为限定的主客体界限,而进一步看到一切主客体关系中都存在着统一运动,以及其与它类方式相互作用的规律性的内容,那么我们所认识的过程、方式和相互作用的原理与道、气、数、序、类、机、化、态、势、象的概念范畴,及其所表达的观点和方法,就具有了普遍的、一般的意义。其实,光学家在研究光的运动方式的共同性时,并不计较发光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物理学家在研究摆动的共同特征时,则不必同时深入了解摆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要求中医改变自己的认识领域、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从“朴素”“自发”起步去重新解决西医已经解决了的人体结构与功能问题,是无端强加于中医的痛苦而灾难性的脱胎换骨的任务。由此可见,立足于过程、方式和相互作用的自然原理去认识中华医道,不仅具有紧迫而重大的现实意义,并且具有深远而伟大的历史意义。

2. 世界是简单和谐的

世界是简单和谐的,它将带给人类简单和谐的理论。从哥白尼到爱因斯坦,许多远见卓识的科学家都曾坚定不移地怀着类似的信念,毕生为之奋斗。然而,遗憾的是,人们总是企图以精确的定量形式,去追求世界的平衡和实现理论的统一。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的大科学家伽利略就曾以其似乎无可辩驳的实验事实向人类宣告:“凡是可能测量的,都要进行测量,并且要把目前尚无法度量的东西,变成可以测量的。”这-实证论的科学思想,至今仍然被大多数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可动摇的科学研究方法。

古代的中国却以道论自然和生命的过程性本原,以气论过程的运动方式和相互关系,以数论运动的时间方式和作用关系,并用数、序、类及态、势、象等简单的概念范畴去描述复杂的自然过程和生命过程中的千变万化,从而形成了与西方近现代科学完全不同的文化氛围和理论纲纪。《周易》则内涵至简至易。《易。系辞》中载:“干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简从。”如阴阳五行数序就是道的实用范畴,是描述自然过程中各种运动方式相互作用的至简至易。至简才能通用。因而其不仅可以简单地把握自然过程中的各种运动节律,而且也是认识生命过程必不可少的基本范畴。其不仅可以展示现代理论物理中关于闭合空间、动态量子化弯曲空间和静态量子化弯曲空间运变的全过程,而且也可以实现对现代生命科学中关于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描述。气作为运动方式,则可包容物质、能量、信息。数、序、类、态、势、象亦如此。

爱因斯坦认为,物质是由“实物”和“场”两部分组成。“自然界或生物体的场和实物双重构造原理”被看作是自然界最根本的原理之一。物理学中的任何场,都不是能够看得见或凭一般感觉可以感受到的实在物。它被认为是呈现为一种力或能而无处不在,所以也必然以力或能的形式存在于生命中。然而这一认识尽被医道中运动方式、宇宙数理、形气阴阳、开合聚散等理论所包容。相对论创始人毕生致力于统一场的研究,但没有成功。随着现代科学向物质纵深领域的挺进,科学家们一再企图重新点燃爱因斯坦统一场论的希望。正如物理学中的“场”被认为具有作为最富魅力的概念一样,囊括场、信息、时空等的“气”的概念,无疑将具有深远的自然、生命与社会之道的意义而席卷未来。

中国人把自然和生命过程中的简单性与统一性称作“唯一气耳”。这里同时即包括了宇宙信息的连续性,如把人看作小宇宙等。中医通过对经络俞窍的作用而实现对生命过程的统一协调,就是本于宇宙乃至生命信息的连续性原理。中医望诊、脉诊、闻诊及耳诊、手诊、足诊及其相应的治疗方法,也是本于这一原理。至于统一性原理所包括的同类事物的一致性和同步运动的共和性,更在中医理论和实践中均有着充分的应用。

《荀子。王制》中谓:“神明博大以至约。”我们从自然的简单性原理出发,立足于自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更能宏观地把握运动的一般规律,从而由宏及微,由隐至显,见微知着,出神入化。中华医道就是在认识到自然与生命及其各种运动方式的共同性以后,根据自然的简单性、统一性、连续性原理,而通过取象比类、从容综合,以审时度势、把握病机。清代医家费伯雄所撰《医醇剩义》中谓:“疾病虽多,不越内伤外感,不足者补之,以复其正;有余者去之,以归于平,是即和法也,缓治也……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乃为神奇。”许许多多最伟大的发明和惊心动魄的创造正是从这“平淡之极”开始。

又如导引按摩、推拿点穴、热疗浴疗、拔罐刮痧等就是提供了一些极其简单而易于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的摄生和治病的方法。这些方法作用于复杂的生命活动过程,可以实现对人的所谓亚健康态的调摄和疾病过程的调和。包括生命信息的驱动,生命能量的利用,生命物质的转化,乃至生命力的激发,生命态的跃升,都会在简单的作用过程中得以实现。就象简单的针刺通过对经络、俞窍的作用,调和人的生命活动过程,而起到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一样,二者都是这一自然的简单性原理的应用。道在于一。大一统是中华民族以及中华医道千古不易的自然观、生命观、思想律和方法论。

3. 宇宙是时空的运变

《墨经》关于“宇,弥异所也;宙,弥异时也”的论述,是中国人对宇宙范畴的最精辟的见解。道作为过程,与时间观念紧密相连。关于时间的定义,至今仍困惑着西方学术界。其实,时间就是自然空间的运变。正如有物质就有暗物质,有粒子就有虚粒子,有空间就有虚空间一样,有时间就有虚时间。时间是自然空间的节律性运变,虚时间则是自然空间的非节律性运变。自然空间所包括的虚空间与实空间、合空间与开空间,即分别属于医道中先天气与后天气的范畴。例如,闭合空间的动态能禁闭量子与静态能量子则分别属于医道中元精与元神的范畴。生命空间与自然空间相通,其运变则为生命过程。医道的生命原理远非有形的具体物质结构的科学所能取代。中药的时空效应远非可见的生物化学实验的药理所能包容。

牛顿描述的绝对时空,受到相对论思潮的否定。伽利略变换的相对性,已接近分析时空。爱因斯坦描述的相对论时空,就是分析时空。而普郎克描述的量子论时空,却是共和时空。时空因果关系是量子物理与经典物理(包括相对论)的基本分歧。共和时空统摄分析时空。这样就不难理解,医道的过程性原理对结构性医学的超越,医道的方法论原理对分析性医学的超越。现代科学已知微观粒子的波动性是超时空的,而魂神意魄志是对生命之神信息控发过程的分类描述。这样就不难理解,医道中生命之神与气对形的超越,以及神藏和气藏对形藏的超越。也就是说经络藏象之道可包容器官结构之学。而不应以器官结构之学毁灭经络藏象之道。

一维时间方式是不可逆的,但三维空间形式是可逆的,从而为我们提供了治疗一切疾病的可能性。恒变的时间态势是不同的,但空间态势却可部分相同,从而为我们提供了取象比类方法的现实性。任一时间包涵全部空间,任一过程包涵全部结构,从而为我们提供了道气数序理论的超越性。赫拉克利特说“万物流转不息”,苏格拉底称他们是“流动的人”。但古希腊人这一原始的悟性,却缺乏赖以发扬光大的氛围。如今以实验研究方法,以物质结构理论,对中医的解释、验证和改造,竟然是重复那遥远的历史。这与巴门尼德以物质一元论对赫拉克利特的批判惊人地相似。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老子的“无中生有”与“其中有信”,震撼古今而石破天惊。态势的差异产生信息,信息保存着历史的记忆,时空运载着全部的信息。以态势的差异及其运变程序定义信息,使信息超越了物质与能量的世界而进入了多维时空的领域。信息是记载和控发突变的因素,力是推动和协调变化的原因。信息是过程的历史存在方式,力是运动的现在存在形式。能量是力的作用形式的变换,质量是物的结构分析的参量。

对信息的发生、驱动、传递、反馈、演变的控制即是“机”。“机”是信息发生与控制的综合概念,只是半个世纪前西方尚不知信息。《庄子。至乐》中谓:“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此即阐明了信息的时空属性。《庄子。天地》所述的“机”,则是对信息的控发。五代谭峭《化书》中载:“转万斛之舟者由一寻之木,发千钧之弩者由一寸之机。”机不仅指信息的控发,而且包括对物质、能量的控发。知机就是把握信息。尝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诊治之道显然在于调理病机、调动生机,而不在于辨证分型、协定处方。《黄帝内经素问》中所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是诊治之道的根本原则。中医病机不在定性、定位、定量,而在求因、求属、求势。

时空运载着过去的有,延续着未来的无。老子的“有生于无”及“无生有”,就包含了过去的有生于过去的无,未来的无生未来的有。时空范畴直接导出了因果范畴与同异范畴。因果是佛教传入的术语,中国古代称做故然。《墨经》中首论其义:“故,所得而后成也。”运动方式的相互作用与变化的时间先后分为因果。所以,因果是过程的时间性与连续性的反映。先为因,后为果。自然因果的连续性形成自然范畴的时序。即《素问》所谓“因时之序”。摄生及诊治之道皆顺应四时阴阳,遵循时、日、月、年之节律。五运六气循环往复,客主加临,更是诊治之纲纪。如《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所言:“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态势差异的先后属于因果范畴。如以病态为例,则生命活动的失中、失和、失通为因,所累及的运动方式如藏府、经络、气血津液等为属,病机的变化属性如局势、趋势、时势等为果。因为有失中、失和、失通的变异,所以有虚实、寒热、燥湿的局势。失中则出现虚实,失和则出现寒热,失通则出现燥湿,水浊、痰饮、食积、瘀滞、结聚、症瘕皆为不通所致。审病之局势,反其势以治。虚实者反而中之,寒热者反而和之,燥湿者反而通之,余皆类推。病态因果的连续性形成病机范畴的时势。温病三焦、卫气营血、伤寒六病都是关于时势的描述。因而也属于时间范畴的阶段性的病势。审病之时势,守其势以治。各适其时,不失先后,相反和调,因势利导。

同异是过程的空间性与局域性的反映。同为类,异为别。自然同异的局域性形成自然范畴的类别。以病势为例,病势同异的局域性形成病机范畴的趋势,内外表里、上下升降、开合聚散都是关于趋势的描述。因而也属于空间范畴的相对性的病势。审病之趋势,引其势以治。趋于表者汗而发之,趋于里者攻而泄之,趋于上者引而越之。治道之法,不外先其所因,伏其所主,调其势以使其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同异是思维的基本范畴,比较是认识的主要方法。同异反映了时空方式与时空态势的普遍相对性与普遍联系性,人类应该确立普遍相对和普遍联系的观念。普遍相对性和普遍联系性反映在人类的认识领域内便构成了无数的范畴。不同的范畴就是一个不同的世界。佛经中有“一花一世界,千叶千如来”,借喻每一个小的事物中,都拥有各自的境界,都包涵着普遍的真理。哲学家狄慈根说:“一切事物既是小的,又是大的;既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这是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阐述了普遍相对性和普遍联系性的原理。恰如费尔巴哈所言:“自然界没有始点,也没有终点。自然界中,一切都在交互影响,一切都是相对的;一切同时是效果,又是原因,一切都是各方面和对方面的。”西方哲学思想向古代中国的趋近,从未引起中国主流学术界的注意,但现代物理学的革命却以汹涌澎湃的浪潮席卷而来。

二。 展示生命之神的光辉

1. 人与自然的相通应

“盈缩之期,不尽在天;养怡之福,可以永年”。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防病治病,摄生益寿,形成了独特的中华医道,并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和丰富多彩的方法而闻名世界。由于它的兴起和发展与群星璀璨的中国古代文化密切相关,因而具有鲜明的东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古往今来,以防治疾病、摄生益寿为宗旨的中国各家理论,无不用天地人合一,神气形合一,以及全息运动、过程调控的观点来认识人的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并用阴阳五行、经络脏腑理论来阐述生老病死的规律。从而把精、气、神作为人之三宝,确立了顺应自然、调和阴阳、益气养形、积精全神的摄生之道,以及辨病求因、审机论治、圆通活法、神用无方的诊治原则。这一思想与西方立足实体病因、病理的防治理论和措施完全不同。

中华医道不仅把人看作是统一的生命过程,而且把生命和自然也看作是统一的运动过程。《素问。宝命全角论》中载:“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就是说人与宇宙不仅发生于共同的自然本原,而且遵循着共同的时空法则。人与自然统一的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宏观把握世界的高度智慧,构成了中华医道独特的思维模式,反射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奇异光辉,表现出先人认识能力的卓绝与过程理论的雄浑。

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统领了中华民族文化和道学体系达数千年之久,因而也成为医道的生命原理与指导思想。“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与协调统一。人与自然之所以和合为一、动静相随,其根本原因就在人与自然共处于不断的全息运动之中。自然的变化必然伴随人的变化,自然变化的时空节律必然也是生命变化的时空节律。如司马迁所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地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纲纪。”四时阴阳的节律性变化于是成为中医四时摄生、四频率诊、四时病证、四时治法及四时药物采集的原理。其它时空节律可依之类推。正因为如此,中华医道才根据上述自然原理,引入描述自然过程的概念范畴体系,并与摄生及诊治的实践相结合,使之成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荀子。天论》中载:“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中国人一贯主张顺应自然变化的节律以调和阴阳气血,通导经络脏腑,并配合调理饮食、起居、运动、呼吸、意识,以及行气、导引、按摩、针灸、药物等方法,以防治疾病,延年益寿。如《灵枢。本神》所言:“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老子。第五十二章》中谓: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疑身殃,是谓袭常。”能观察微妙的自然和生命过程才称做精明,像婴儿守着母亲一样纯真柔弱才称做刚强。运用自己生命之神的灵光,重与自然之道的精明相合,才不会给身体带来灾难,这就是所谓遵循了常道。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载:“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同,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种以适应自然、清静淡泊、保养真气、内守心神为基础的追求生命自我和谐的根本性的摄生教育,比渥太华宣言和雅加达宣言早出数千年之久,而该宣言提倡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曾使全世界为之振奋,从而改变了人类现代卫生工作的方向。

“人与自然相应”是《黄帝内经》的指导思想。顺应这一原理是医道的基本法则,违背这一原理是患病的根本原因。《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就是顺应自然、生气通天的过程。虚无清静,志意内守,运气调神,内外合一,服食天气,通达神明等,已全面揭示了调摄生命活动状态,实现神、气、形合一的医道的精髓。

2. 生命状态的中和通

生命活动状态在于通,顺宇宙大化流行之性而通,应阴阳四时五行之序而通。由于生气通天,所以专一精神、服食天气而通达于神明。由于内外相通,所以运身开窍、通窍行气而调理神机。《灵枢。九针十二原》谓:“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窍的开合是生命活动的重要机制,生命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五脏与九窍、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通达皆不离于此。运身开窍必赖于意静而专。形动而圆则气通,意静而专则神通。以意运形,以形运气,意到气到,气到力到。诊治之道亦如是。

《周易》中载:“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物生为化,物极为变。开合属两极,所以称做变。变化无穷则通,通则久。无处不通,无时不通。但通的实现有赖于中和。人与自然相通,运动于开合、聚散、出入、升降的往来不穷之中。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合相通,实现了其神、气、形的合一通达,才能够从根本上消灭疾病,促进生命过程的自我发展。

生命活动状态在于中。相传当年广成子对黄帝讲了摄生之道后,又特别强调说:“多知为败,贵在守一。”而老子对道的理解却更加精辟,他说:“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神气形相合守于一,清静无为则守于中。而孔子以不偏不倚为中。如能“和而不流,中立不倚”,则可:“唯精唯一,允执厥中”。所以说:“道之于中庸而止矣。”中一之道,通天彻地。极左而右,极右而左;极上而下,极下而上;极阴必阳,极阳必阴。离一失中,则不和不通;天地不通,则遗害无穷。在那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孙子以刚论兵,老子以柔论道,孔子力倡中庸,共铸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之鼎。而刚柔相济、抱一守中却是中华医道三位一体的理论渊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七损八益”,即为扶阴抑阳的中和之道。七为阳,八为阴;体属阴,用属阳。阴宜常培育,阳不可太过。阴阳作用的最佳状态,表现于阴阳交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式。著名的古希腊黄金分割律就是这一自然数理的反映。同时也正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原始的审美意识的再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动态的合一中和与静态的等量平衡无异于天壤之别。

生命活动状态在于和。自然与生命共处于全息、开放、非线性、非平衡的和谐有序状态。得其和为正,失其和为邪。失和则为病,得和则无病。“养生莫若知本”,“治病必求于本”。其本即在于生命过程的和谐。中国人从来就非常重视“和神导气之道”,始终不逾地追求那神、气、形的合一与和谐。从而不仅“去世离俗,积精全神”,且能“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当西方思想界在肉体和灵魂之间挑起了人为的战争,印度神话中由于强迫拆散“神我”和“自性”而产生了世界大分裂时,古代的中国却在形气相感、神形合一的意境中,领悟到那人天通应、道气同生的统一与和谐。

中和谐调不二,才能相反相生。和能生神,和能生气,和能生形。生命的和谐状态就是健康,生命的失和状态就是疾病。阴阳和调是摄生的重要原则,调和阳阴是治病的根本大法。自稳、自调、自控、自组、自和是生命的本能。医道的目标就是要促进其自稳定、自调节、自控制、自组织与自和谐。和是自然以及生命过程的运变机枢,也是中国乃至东方文化的传统精神。诗人闻一多说:“大江黄河流着和谐。”

实现生命状态的中和通在于静。道动而体健,德藏而用静。天行健,自强而不息,天用静,藏德而不止。道为体,德为用。体不能弱,用不可过。用静则无穷,太过则难久。《老子》中载:“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体用,有无相生,清静中和为利,太过不及为害。《庄子。在宥》中引广成子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形动而勿劳,意静而勿妄。无为即无妄为,无欲即无妄欲。忘意忘念,无我无物,则心神顿开而肾志先行。清静保持了生命活动的和谐状态,清静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相通合一。进入和谐有序的状态,并把其推向合一的极致,才有可能调动生命的潜力,才有可能化腐朽为神奇,从而实现其全面自由的发展。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的基本原则,因而也应该是医道的基本原则。

3. 神气形的协调统一

生命以神、气、形为三元。形为有形的生命运动方式,是生命活动的载体,“形者生之舍也”;气为无形的生命运动方式,是生命活动的根本,“气者生之充也”;神为灵慧的生命运动方式,是生命活动的主宰, “神者生之制也”。《淮南子。本经训》中载:“神明藏于无形。”《礼记。乐论》中载﹕“神则无体,理如幽深。”神之大,以其隐形藏景小,超然无累,恍惚不测,精微难见,总万变以经纬,妙一机而转移,超形气之外而其迹不露,尽变化之极而其功莫窥。摄生与诊治之道,以神为至极。《庄子。知北游》中载:“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气上通于神,而下承于形,升降出入,开合聚散,动静消息,生生化化,是神形之枢,是生命之本。摄生与诊治之道亦基于气。

阴阳之气与经络藏象等都是以描述神气运动方式为主的概念。阴阳不是内部结构的对立,不是朴素的和自发的,不是原始哲学,也不是说理工具。阴阳是两类相反的运动方式的相互作用及其状态和表现。其作用关系是同气相求,异气相害;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同象相类,异象相别。阴阳是存在,是自然与生命过程中的普遍存在(三元、四象、五行、六气、八卦、九宫等亦如是)。但为甚么西方人始终未能发现阴阳,乃是因为阴阳存在于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领域里,是运动方式的概念,是作用关系的概念,是综合分类的概念,而并非具体的物质。西方人总是企图在具体的物质领域中去追求自然和生命的本原。正如其已深入物质结构的超微观世界,也未能发现经络藏象的存在一样,乃是因为其远离了体现过程、方式与相互作用的神气运动,在改造物质世界,夺取物质财富的勃勃雄心中,竟然迷失了自己。

经络不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也没有具体的物质结构和形态。在实验室里和显微镜下寻找经络物质基础的努力是我们长期以来推动的一块西西弗斯巨石。经络是神气的游行出入,俞穴是神气的转输交会。《灵枢。九针十二原》开宗明义言:“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所谓的经脉循行路线和俞穴的具体位置,是生命活动的概率现象,也就是神气游行出入、转输交会的概率现象。生命能量、信息的发生、动力、传递、反馈、演变都可表现为经络俞穴现象。但以传递为主要表现。其传递的时空形式为点点激发、点点成线、线线归窍、总窍在心 (为神藏、气藏之归属),而并非依赖血液等具体的物质和具体的流通渠道。

藏为隐,象为显,藏与象皆有神、气、形之别。五脏不是五种组织器官,而是五类最基本的生命运动方式。把五脏按照取象比类的方法进行五行归属,是在“人与自然相应”的思想指导下,分类把握五类生命运动方式的相互作用规律。《黄帝内经》中就有神藏、气藏、形藏之称。中医重神气而轻形器,所以对五类神气的认识最得造化之天机。如果必须用现代语言作出翻译,才能使人们理解的话,那么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气之五脏的分类归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反馈、协调方式可归属于肝,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导、动力方式可归属于心,一切生命活动的演变、运化方式可归属于脾,一切生命活动的传递、转输方式可归属于肺,一切生命活动的发生、控制方式可归属于肾。神脏的五行分类归属亦与此相通,生命信息的控发运变等尽在其中。西医九大组织系统纵观人体结构,中医神气五脏归类横观生命过程。二者网状交叉,相反相成,和谐互补,分合会通。

掌握生命状态中、和、通及以静御动的原理,就会在与自然相合的同时,实现人自己神、气、形的协调统一。经络脏腑、营卫气血则随之和谐合一。养形当须益气,益气必先保精,保精贵在凝神。老子主张守中实内,意在不偏不倚,无太过,无不及,藏而不泄,守而勿耗。也就是通过上述原理和方法,达到凝神、保精、益气、养形的目的。诊治的目的与方法亦无外于此。而且以神诊与神治为上。

《素问。八正神明论》中所载“神乎神”,即指诊道的最高境界在于神诊。《素问?移精变气论》中所载“治之极于一”,“一者因得之”,即指治道的最高境界在于神治。“得一”就是合一之道。天人合一、神形合一、标本合一均为道。《中藏经。察声色形证决死法》中载:“要在临病之时,存神内想,息气内观,心不妄视,着意精察,方能通神明,探幽微,断死决生,千无一误。”所以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汤液醪醴论》中的“神不使也”,“标本不得”;《素问。宝命全角论》中的“一日治神”,“必先治神”等,均一脉相承。潜心内视,自在如一,出神入化,神用无方,始得医道之真谛。

生命过程作为自然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生命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不可控过程,只有意念、呼吸、形体活动是可控过程。但后者对前者却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一机制,既是重要的病因,又是医道的原理。所以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自身调理和协助病人调理。如从清静到入定以调意,从吐纳到胎息以调息,从按蹻到导引以调形,从砭石到针灸、从汤液到方药以调人等。此犹如现代系统科学中所谓以显态系统调节隐态系统,并力图实现从动态量子化弯曲空间向静态能闭合空间的回归,亦即古人所谓“从后天返先天”。老子说:“抟气致柔,能婴儿乎﹖”

三。 实现认识史上的奇迹

1. 中西医的根本区别

当近代科学技术的浪潮以磅礡的气势席卷全球,冲决了一切与之不相容的传统理论的堤坝的时候,历史却惊异地发现,在世界的东方存在着一个人类认识史上的奇迹。中华医道以其绝异于西医学乃至整个近现代自然科学的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及其卓越的实践效果而顽强地自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对面。它几乎完整地保存着东方文化的精髓,并对未来科学的革命性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近代西方医学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但在生命过程、作用关系的认识方面却难以与中国相比。16-17世纪新兴的西方近代科学把人看作是一台机器,神奇的生命活动最终被直观地归结为机械运动或物理、化学变化。伴随着19世纪的三大发现,开始出现了生物医学模式,即从生理、病理的角度看待人的健康与疾病。然而依旧把人体的各个系统、器官看作是各自独立、各司其职的机器部件。直到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通过宪章,确认健康是一种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满状态,西医学才在认识上开始实现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这一新的医学模式的确定,被誉为对医学研究发展是一次认识论的革命。

然而,这种所谓整体系统的医学思想,不仅早已在中医和民族医学著作里得以充分地阐述和发挥,而且中国人还早已将其包容于自己高屋建瓴的医道之中,从而在研究对象、思维方式、认识方法、概念范畴等方面与西医学出现了根本性的区别。这是由于中国人早在四千五百年以前已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并将这“人与自然相应”的思想贯穿于医理之中,把实现神、气、形合一,促进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作为医道的最高原则。

和谐运动的多维时空,魔方一样的无限宇宙,展现了千变万化的自然过程和纵横交错的认识领域。世界不是由基本的“建筑材料”所构成,生命不是由严格的定量关系所决定,医道不是由客观的形式逻辑所论证。面对生命的奇妙,感悟神气的交融,那古代的中国致力于生命过程与作用关系的追求,而把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分析还原留给近代的西方。这是思维活动的两种方式,这是人类精神的殊途同归,这是研究对象的双水分流,这是创造领域的异曲同工。不同的研究对象和思维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相反互补才能和谐,具备特色才能存在。就像那古希腊的雕塑,以其庄严肃穆的形象,永远屹立在世界艺术的殿堂一样,它把那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留给绘画,而把那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留给文学。

西方医学是以人体结构、物质基础、功能形态为对象,运用实验研究、还原分析、定量求证的方法,建立起来的形式逻辑、公理体系、极向定位的分科研究之学。中华医道是以生命过程、运动方式、相互作用为对象,运用取象比类、从容综合、参悟玄机的方法,领会通达的时空运变、数序关系、稳态调控的合一中和之道。

中医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生命过程,及其各种运动方式的相互作用;西医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形体结构,及其器官组织细胞的菜单现。中医的目的在于促进生命过程与方式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和谐;西医的目的在于进行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医疗辅助、医疗干预、医疗替代。中医认识病因,以运动方式的失和为主;西医认识病因,以物质性致病因素为主。中医认识病机,以生命过程与方式的异常生化及其状态属性为主;西医认识病理,以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异常改变及其定量指标为主。中医治疗,采取调理气机、平和气态、引导气势的方法;西医治疗,采取消除病因、纠正病理、切除病灶的方法。中医是治人之道;西医是治病之学。中医是过程之道;西医是结构之学。中医是演化方式之道;西医是存在形式之学。中医是生命过程演化方式之道;西医是人体结构存在形式之学。

2. 以人为本的医道观

孔安国序《尚书》,以“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大道即自然与生命之道。医以自然与生命之道为本,是为大道无疑。《周易》、《老子》、《黄帝内经》当为现存之三坟雄文。章虚谷以医为小道,仍知流而不失其源。千秋道统,天下谁御?削足适履,去长就短,替换概念,改弦易辙,废道弃数,断根绝命……千古学案,世间谁罪?恰如林亿“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中所言,“惜乎唐令列之医学,付之执技之流,而荐绅先生罕言之。去圣已远,其术晻昧,是以文注纷错,义理混淆。”如此痛惜这一历史性失误,申明了作者以大道为本、学术为末的价值标准。又谓:“奈何以至精至微之道,传之以至下至浅之人,其不废绝已为幸矣!”竟然发出这样沉重的感叹,表露了作者对医道异化、濒临失传的深忧远虑。

《黄帝内经》中用“道”字269次,其中多数是以本原、过程、相互作用的涵义出现。并反复强调天道、地道、人道及医道、诊道、治道。“学”字只出现过4次,而且还是为了说明道与学的关系及区别。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求学需要一天一天地增加知识,悟道必须一天一天地减少旧学。道是无限的自然过程,气是无限的运动方式,数是时间方式和作用关系的反映,象是运动方式和作用状态的表现。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描述有过程、状态、结构的不同。《黄帝内经》中就曾反复比较神、气、形的相互关系。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所载:“粗守形,上守神。”中医概念和理论主要是关于过程、方式、状态的描述,西医概念和理论主要是关于结构、功能、形态的描述。

中西医不同的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根源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华医道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水乳交融,从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世界观。中国人以与自然相联系的方式追求生命的本原,以与社会相联系的方式探究心灵的奥妙,终于感悟到生命本身拥有调整一切失和的内在机制,从而具备了可以防治一切疾病的能力。中国人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自身的生命活动过程,锲而不舍地致力于开发那生命的根。

中国人追求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就是要实现生命过程与自然过程及社会过程的协调统一,从而进一步实现生命过程中神、气、形的和谐合一。摄生在于调摄人的神、气、形,以求保持人的生命过程的和谐发展。治道在于调整人的神、气、形,以求纠正人的生命过程的失和状态。所以中医“治病救人”,实际上是“治人祛病”。通过激励人的神气调控能力,引发人的自在突变机枢,使其达到和谐有序的生命活动状态,从而实现祛除邪气、化解疾病的目的。气得其和则为正气,气失其和则为邪气。邪气就是生命活动的失和状态,正气就是生命活动的和谐状态。中医治人所以能取得意想不到的、难以被西医或所谓科学解释的神奇效果,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人们往往把不受意识支配的人生过程,特别是这种过程的必然性称作“命运”。而病愈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却也正是那不受意识所控制的过程。中华医道在摄生和治人中所要激发和促进的就是这一非自控过程,而不以协助或替代意识所能干预的过程为主要目标。所以说中医不是治病的医学,而是治人的医道。中医治人而病自治。人为本,病为标。由此可见,所谓维护健康、治疗疾病不仅是医生的工作,更是每一个人自己的职责。每一种疾病都是自身生命运动失和的表现,每一种疾病都能够通过自身的调整来治愈。每一个人都握有化解一切疾病、保持终身健康的武器。医生的任务只是促进其失和的生命过程的自我和谐。大匠示人以规矩,而不能示人以巧。《素问。汤液醪醴论》中载:“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中医不仅是所谓“应用科学”,而更重要的是生命之道与自然之道,同时也是精神文化与社会艺术。《黄帝内经》及后世的经典著作为我们营造了梦幻般的诗情画意的氛围,为实现人类心理的协调与精神的和谐,提供了天人合一的文化背景与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第一特性,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文化是社会交流传承的信息体系,规范和引导着人们的生活行为,包括摄生和诊治行为。思想、精神、历史、信息是人类文化的灵魂,语言、符号、音律、图像为其主要表达方式。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多强大,就对医道的影响有多强大。文化在摄生和诊治活动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华民族文化在中华医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医道通于大道,亦通于人道。关于那医道的社会原理及其应用,虽然常被人们用“自然科学”之剑来横加斩杀,但是中华医道自然、生命、社会大一统的原理,却永远是人类精神本质的光辉体现。

综上所述,中华医道以道、气、数、序、类、态、势、象的基本概念范畴体系所描述的自然过程及其各种运动方式之间普遍的相互关系,以阴阳、五行和藏象理论所反映的各种生命运动方式之间生克制化的相互作用,以经络和病机理论的类似反应概率的语言所展示的生命活动图景,从根本上摒弃了机械论、还原论的世界观,而获得了动态的生命的深刻体验。运用过程、方式、相互作用的原理,引入自然之数、阴阳五行序列以及相反和谐的思想,确立自然、生命、社会合一,以及神、气、形合一的目标,对我们认识人的生命过程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领悟中华医道经天纬地、贯古通今的智慧,从而指导其摄生和诊治的实践活动,均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3. 中华民族的大智慧

既雕既琢复归乎朴,法天贵真不拘于俗。中华医道的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中,流淌着中华民族洋洋大观的思想先河。抛弃道、气、数、序、类、态、势、象等基本概念范畴,曲解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二级概念范畴,异化摄生、诊道、治道、方剂、本草、针灸等三级概念范畴,是动摇、离散、取代和毁灭中华医道的根本途径。所以本文重点从医道的原理,以及其概念范畴体系进行了简单的论述,从中已可见其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其辉耀千秋的中华智慧之光。

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中,阿波罗是日光与理智的象征,阿波罗倾向一直影响着西方哲学和科学。他们认为中国人更具有俄尔甫斯的神秘。一些崇尚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家,甚至如人所共知的《物理学之道》的作者卡普拉,都称其为“东方神秘主义”。这是由于种族特性、思维方式、文化背景、社会历史的差异,使西方人不能真正了解中国所致。而信奉文化一元论的西方学者,却企图彻底否定一切与之不相同的任何其它文化。中医则被说成是“不科学”。因而被认为应该替换其概念,改易其理论,从属其技术,提取其药物,即全方位地进行“科学化”、“现代化”,实现其向国际的接轨。

接轨则必须同轨,同轨则必须转轨。例如把“气”解释成“精微物质”,是退回到阿那克西米尼“气是实体”的观点,恩培多克勒就曾认为“气是物质”,称其本体为“以太”。“阴阳等量平衡”的学说则是退回到恩培多克勒关于“健康是相反成份之间的平衡”的观点。把五行解释成“五种物质”或“物质元素”,把五脏解释成五种组织器官,甚至还低于他的被亚里士多德称作“四元素”的学说。古希腊人把湿干冷热状态当作本体。但也被后来的人们说成是“四种物质”。其与毕达哥拉斯和赫拉克利特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这样一来,中医就自己使自己落后了自己所谓的“现代医学”两千多年。所以就必须要从其原始的出发点奋起直追,重复其漫长岁月中经历过的一切艰难险阻。

古代西方人走出了柏拉图的《理想国》,徘徊在中世纪的黑暗里,文艺复兴的大潮将其推向分析的时代,科学革命的巨浪使其重返综合的世界。现代中医学却似乎要离开《黄帝内经》,深陷在全面异化的旋涡里,千难万劫地欲补其微观分析之短,穷追不舍地重复其客观定量之苦。然而,认识的分析性与实际的综合性却导致了医学理论及其指导的实践与生命运动及其演化的过程尖锐对立。《孟子。梁惠王》中载:“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状缘木而求鱼也。”以这样的方法追求这样的目的,就像爬到树上找鱼一样。

由此可见,不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渊源,就无法理解中华医道的原理。不解决对自然、时空与生命的认识,就无法知晓中医所描述的对象、概念和范畴。不懂得取象比类、从容综合与参悟玄机,就无法意会中医的思维方式、认识方法和实践方向。不澄清中西医认识论、方法论、目标论的根本区别,就无法挽救中医所面临的被替换、被取代、被消灭的深重危机。不完成对中医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的现代表述,就无法自立、自强而实现二十一世纪东西方的文化交会。这是历史的期盼,也是未来的召唤。

针对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人为规定的程序,借助仪器设备、动物模型,依据客观标准、定量分析,只能了解有形的具体物质结构,处理有限的形式逻辑问题。而生命之神与自然相通,顺应自然和生命过程的无穷变化,一切反逻辑的创造都是生命之神的本能。创造是人类的大智慧。李约瑟博士大声疾呼古代中国是“世界发明摇篮”,称《周易》为“万有概念宝库”。而巴特克则认为“《易经》令人惊奇地接近真理,更令人惊奇的是所有地球的生命秘码同《周易》的结构密吻”。

中华医道的原理,远远超越西医及现代中医学,甚至整个近现代科学体系。而现代科学革命的新挑战却与之日益趋近。麦克尔逊-莫雷试验和黑体辐射挑战经典物理,测不准原理和不对称性原理挑战实验科学,突变论挑战进化论,信息论挑战物质论,协同论挑战分析论,大爆炸挑战相对论,……包括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混沌论、耗散结构理论、超循环理论、宇宙自足理论、生命自组织理论等的崛起,这一历史大转折的本质,是状态论挑战结构论,最终将是过程论挑战实体论,中国古文化挑战近现代科学。由于相对论与量子论引发了二十世纪风暴,世界才开始真正崇拜《周易》与《老子》;通过理论物理震撼推动的第三次科学革命,西方才开始重新认识《黄帝内经》。

人们批评科学史家库恩的历史主义科学革命论忽视了文化传承的历史作用。岂不知这正是符合了西方科学的革命性,因而理所当然地会忽视了东方文化的传承性。革命论适用于西方科学,传承性适用于东方文化。反者道之动,道者反之动。反的运动方向恰恰是道。现代科学的每一次反之动都是一次向东方道的回归。这正是革新与传承的相反互补与相反相成。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把结构领域的每一次重复实验当作向国际接轨的科研成果,西方在状态领域的每一次全新挺进都成为震惊世界的伟大发现。

有人屡屡攻击中医死守传统,以为用所谓“现代科学方法”(恰恰是现代科学革命的对象)进行改造才是发展。岂不知西方医学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分析到综合,从四体液说到人是机器,从细胞生物学到分子生物学,走过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道路。在革新中建构,在革新中发展。而中华医道由宏及微、由隐至显、由无及有、由一至万,从《黄帝内经》的形成到《伤寒杂病论》的问世,从金元各家的争鸣到明清温病诸子的崛兴,走过了一条肯定之肯定的道路。在传承中运用,在传承中包容。这是人类认识的不同对象、不同方法、不同道路。但人类是两条腿走路,只能一者在前,一者在后。用库恩的话说,必须固执己见,至死不悟,只有当其潜力穷尽的时候,科学的革命性变革才会到来。亦有人致力于将后面的一条腿连根挖断,但那只是造成一时一地的哪怕是巨大的混乱与灾难,而人类智慧相反相成的认识史永远不会终结。

英国的伯特兰。罗素着了《西方的智慧》,其中没有给“东方的智能”留下地位。他们认为:西方的哲学传统不同于东方人想出来的哲理。只有希腊文明中,哲学运动和科学传统携手前进。正是这种双重传统,才形成了西方文明。我们认为:东方的道德文化不同于西方的哲学与科学。只有在中华文明中,自然、生命和社会之道融会贯通。正是这种至大一统,才形成了东方文明,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大智慧。伟大的智慧创造伟大的文化,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与中华医道的复兴必将为人类未来文明的诞生作出巨大的贡献。

【若您对佛、道、儒、易、医、兵、书、礼、乐等文化知识感兴趣,特邀请您订阅微信号 zatan5,与我一起读书研学!显诸仁,藏诸用。欢迎添加我的私人微信号:cangzhuyong(藏诸用)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艾迪号,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qaedi.cn/baike/526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2月 7日 下午2:04
下一篇 2023年 2月 7日 下午2:40

相关推荐

  • hasee是什么牌子电脑(hasee是什么牌子电脑价格)

    最近有很多读者朋友和朋友交朋友hasee什么牌子的电脑有疑问。有网友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回答你的疑惑。hasee这个网站已经为你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结束了。对于所有准大学生来说,是时候考虑开始一台笔记本电脑了。因此,是时候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了。 考虑到很多孩子都很小,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我们亲密地发表了这篇文章,我们将从三个部分推荐…

    百科大全 2023年 1月 12日
    00
  • 微信邀请别人进群,微信怎么拉进群?

    微信怎么拉进群? 步骤/方式1 进入微信,点击进入微信群聊。 步骤/方式2 进入群聊,点击右上角三点。 步骤/方式3 进入信息页面,点击群成员最后面“加号”。 步骤/方式4 在发起群聊页面,勾选需要拉进群聊的好友,点击完成即可拉人进群。 朋友邀请加入群我怎么操作? 步骤/方式1 微信进群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好友邀请你入群,另一种是通过扫描群二维码入群,首先打开…

    百科大全 2023年 7月 22日
    00
  • 左边一个各右边一个隹读音是,左边一个各右边一个隹念什么

    “左边一个各右边一个隹读音是”这个主题可以引发我们对于汉字的音形结合和读音规律的思考。汉字作为中文的书写系统,既有形象的意义,又有音韵的表达。它们的形状和发音之间存在着一种奇妙的联系,通过这个主题,我们可以深入探索汉字的形音关系,感受汉字的独特之处。 1、左边一个各右边一个隹读音是 左边一个各右边一个隹读音是一句经典的语言谜题,它在语音和意义上都具有一定的特…

    百科大全 2023年 7月 16日
    00
  • 精灵旅社是哪个公司拍的(精灵旅社电影公司)

    《精灵旅社4》 备受人们喜爱的《精灵旅社》系列,正在筹备全新续集。据了解,《精灵旅社4》目前已经确定影片导演,曾作为编剧参与到《海绵宝宝》系列之中的德瑞克·戴蒙以及艺术指导詹妮弗·库拉斯卡,将会成为《精灵旅社4》的联合导演。 詹妮弗·库拉斯卡曾经为两部《精灵旅社》影片工作过,职位是艺术设计,对全系列也算是熟门熟路。此外,为影片中德库拉女儿配音的赛琳娜·戈麦斯…

    2022年 11月 13日
    00
  • 电吹风机十大名牌排名(电吹风机哪个牌子好)

    冬天到了,长头发不容易干怎么办?吹风机来帮忙!那么什么牌子吹风机好用?吹风机价格多少合适?一起来看看下文。希望能够为您选购吹风机提供帮助。 什么牌子吹风机好用 什么牌子吹风机好用:飞利浦Philips 始创于1891年荷兰,世界品牌500强,全球最有价值品牌之一,大型跨国集团公司,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什么牌子吹风机好用:松下Panasonic 始于…

    2023年 5月 12日
    00

站长QQ

740100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740100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