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县十大首富(岚皋县十大首富排名)

最近有很多读者朋友对岚皋县十大首富有疑问。有网友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回答你的疑惑。关于岚皋县十大首富的排名,这个网站已经为你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古称金州,至清时名兴安府的安康地区。位于陕西省东南端:南壁巴山,北倚秦岭,汉江横贯其中,蜿蜒东流。山清水秀,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气候亚热。自然景观、农林水牧、民俗、住宅建筑、语音方言都具有南北交融、以南为主的显著特点。安康、汉阴、石泉、宁陕、紫阳、岚皋、平利、镇坪、白河、旬阳共10个县(市)。面积23391平方公里,总人口286056人(安康地区统计局《关于1991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行政区域北临西安周至县、户县、长安县、商洛橡水县、镇安县;西临汉中佛坪县、洋县、西乡县、镇巴县;南临四川省万源县、城口县、巫溪县;东临湖北省竹山县、竹溪县、娜县、西县;位于陕西、湖北、四川的交界处。也就是方志中所说的“东接襄河,西连梁洋,南通巴蜀,北控商郭”,“金州,秦头楚尾,为一方都会”,“历为兵家必争之地”。到现代,由于汉白公路、西万公路、阳安铁路、襄渝铁路已建成通车,汉江航运和民用航空机场的改造和使用,使安康地区成为中国西北、面南、中南、华北、华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汉江,又称汉水,古称河水。起源于汉中宁强县旗冢山。流经陕南、鄂西北、中部,全长1532公里,流域总西积17.43万平方公里,是长江水系中最大的支流。汉江从石泉县左溪河口入境,经石泉、紫阳、安康、岚皋、汉阴、旬阳、白河7县,流长340公里。中国汇总了70多个大型支流和分支流,形成了“叶脉”形汉江水系。支流较大的,月河贯穿石泉、马池、汉阴、安康东西川道:古“于午道”由汉中经宁陕县旬阳坝附近,沿池谷北行,与长安、局至、户县相连:旬河、乾佑河将旬阳、橡水、镇安连接成一个水系区,古称“库谷道”;红水河连接镇坪、竹溪、竹山三县;任河从紫阳直接到四川城口;岚河直接进入巴山深处的岚皋县,在这个网络水系统上,有10多个县、恒口、蒲溪、涧池、蒿坪、洞河、瓦房、蜀河、江口、后柳等60多个建设不同的街镇、集市、商埠、码头,成为各方面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物资配送中心。在当地农业、手工业生产、交通、贸易经济、文化艺术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在当地农业、手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贸易经济、文化艺术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历史上,汉江水系早已将汉中、安康、尚丹、鄂西北网络形成了同一军事通道、同一文化区域和交错管辖的同一政区。安康市汉江北岸方志载“桂”(guī规)墟,一说“姚城”,就是古帝舜居住的,所以安康在夏代被称为桂(姚)墟,属于梁州(即汉中、商洛、安康)。商代及周初,归庸国封地。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攻占楚辖汉中600里,在“秦头楚尾”安庸设西城县,属汉中郡、汉朝、三国、晋朝。魏兴县位于南北朝初期。西魏设金州。隋朝改为西城郡,唐、五代、宋均沿前建设,元复为金州。明万历十一年(1583)改为兴安州。兴安府于清乾隆47年(1782)改造。辛亥革命后,改府设道,属汉中道。以省直领县为中华民国17年(1928年)废道。公元1950年,设安康专区。1969年改名为安康地区。纵观政区沿革,安康地区和汉中地区属于同一县(道)500多年,平利县属于湖北竹山(上康县)、湖北均州曾隶属于四川巫县、白河县,可见安康地区西汉中,东与鄂楚地缘、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密切相关。

在安庸地区,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30多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和遗道,这表明五六千年前原始人类聚居的地区已经星罗棋布。

出土商业、周、秦、汉遗址及其文物,如安康五里区出土的彩色军用乐器“虎纽于”和平利县、旬阳县出土的巴楚武器;1989年,平利县金平乡盘龙店出土的战国编钟(0.53米高,装饰乳钉)展示了曾经勇敢、善于歌舞的巴基斯坦祖先聚集在唐代的平庸地区,经济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汉中郡书佐,东汉桓帝建和两年(公元148年)①西城(即今安康)人王戒,字文宝,书丹隶书《故司隶校尉键为杨君颂》(颂四川键为郡人杨焕修凿汉中褒斜栈道的德事)刻有褒斜石门崖,又称《石门颂》。书法挺拔典雅,是东汉刻石的精品,深受后人尊敬。这些成就反映了当时汉水上游地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水平,包括安唐和汉中同一政区。

魏、晋、南北朝(220-589)360多年来,中原经年混战,西汉水上游改周偏安。西城人,北周重臣何妥,奉命考定音律,创造清平瑟三调声,并作八作碑铎巾刷四舞,在各大寺庙和民间广为流传,并以《乐要》出版于世。北周静帝大定年中,“安康玲人习俊朝,他的妻子巴姬项胆里有琴声,如果声音冷可乐”、“汉江鬼愁潭”、“在安庸附近凤凰山神处得到灵膏,为才妻治胆的黄冠(道士)可以转喉唱歌,也是丝琼玉的声音”(引自庸乾元时期宰相牛僧儒《玄怪录》(刁俊朝)。1985年);白河县1981年出土北魏青瓷“乐舞壶”;1986年,紫阳县室姑镇出土北魏和平时期乐舞伎铜带板:舞伎、吹笙、打鼓、弹琵琶等6块。这些记录和文物都反映了安康地区灵人的社会存在和音乐舞伎现象。

①书佐:官名,两汉县各曹都有书佐,职主起草并撰写文件,《辞海》P105

隋朝至北宋,汉水流域为和平稳定期近六个世纪。人民生齿日众,开拓土地,发展了许多粮食生产区,茶、漆、麝、橙为贡品,城堡建成,寺庙矗立,经济、文化、水陆交通发达。“以长安为中心的唐代驿站,东南四条驿道之一,就是从长安出发,穿过褒斜道,从汉水、月河到金州出院南到北襄阳,从阳到荆州到湖南长沙,南到广州”(《映西日报》1989年12月5日3版转《人民邮电》)。这条驿道的开通,使得“官方使臣来来往往,皇纲页面产品运输,民间商家版运输。文人墨客旅游更频繁”。近年来,汉阴县安沟出土的宋代“编钟”成为宋代艺文繁荣的象征之一。近年来,汉阴县安沟出土的宋代“编钟”成为宋代艺文繁荣的象征之一。

南宋中期后,汉水流域迭经战争。然后明廷腐败,土地并购激烈,税收严重,年无不灾,人口逃亡一半以上,兴安州经济文化遭受严重破坏。

顺治六年(1649)颁布《垦荒令》,以达到“全额赋予国用”的目的,“吸引流迁,开辟荒芜,给予印信,永准为业”;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先后三次豁免赋银,实行“摊丁人亩”、“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田赋政策。顺治、康熙年间两次强行“赶海”,使濒海居民陆续迁往内地。因此,自顺治至道光200年(1644-1850)以来,湖北、湖南、河南、江而、山西、河北、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四川、关中等省、地的劳动人民,要么因逃荒,要么因经商,要么因强制迁移,大量迁移陕南秦巴山地,“圈地占产”安康地区“户口突然增加到几十万”,总人口已经是“五方杂处”和“十室九户都是客户”。直到光绪末年,人口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土壤稀少,新民广居,兴安府和县的南北经济文化交汇传插。广大移民带来了自省先进的生产技术知识,如引水倒虹工程、语音方言、民俗,如“湖广音”、“四川话”、“江淮官话”、“秦陇方言”、“中原官话”、临水吊楼等。,以及江南小调、湘鄂民歌、云阳调、凤阳花鼓等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它促进了兴安府、县农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和商业的繁荣,也促进了当地歌剧和民间艺术的繁殖和发展。

明末前安康地区戏曲活动无史籍可考。据府、县志记:清初康熙、雍正年间(1662-1735),安康、石泉、紫阳、汉阴、旬阳等县多处修建庙宇戏楼。1957年安康李仲修《汉调二黄源流沿革》记者安康汉调老艺人座谈会马仁才、邱盛茂表示:“乾隆二年(1737)“乾胜班”在紫阳县蒿坪河东门寺乐楼上破台,画人物脸谱等遗墨;安康县流水店(龟盖子)麻衣寺和附近县、区、镇较远的舞台都有类似的痕迹。“这些文献和剧院的口碑表明,从明末到清乾隆初(约1640-1740年),汉水中游安康地区有“演戏”和“作乐报”活动,二黄班社在紫阳蒿坪、安康流水店等城市市场流动。

乾隆至道光(1736-1850)100多年来,外省移民涌入陕南、兴安府、县“农商聚兴、祭祀日盛、春秋报、戏会梨园、娱乐人、市场相伴、商邦会馆、祭神求兴”。戏曲表演是祭祀活动的主要内容,庙会越来越多,一年四季不断。现有的戏楼和革台应用不足,100多座寺庙戏楼和会馆戏楼相继建成。戏楼的精致规模显示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水平,尤其是其他省份的巨大财力、建筑技术和观看戏剧的欲望。应用于各地观看演出的场所,融祭祀、观剧、集市贸易子于一体,万人趋之若鹜,成为一种共同的趋势。

由于南方移民对广大山区的发展,紫阳县蒿坪河流平坦,土地肥沃,引河灌溉,水田成片,茶叶、蚕桑、榨油业蓬勃发展,农村商业蓬勃发展。乾隆初年,从紫阳县汝河迁居蒿坪的杨氏大家“人兴财发,盛极一时”为蒿坪首富。杨家六世景泰(1771-1829)适用于嘉庆中叶(1805-1815)、履泰(1786-1834)的弟弟,虽然是“吴翔”,却热爱戏曲二黄,乐于在陕内办二黄科班,远道而来的聘师(一说聘自下江,一说聘自甘省),就近招生,在医院里建戏楼,花钱买戏服。班里有唱武旦的张保儿(说蒿坪人张保儿,从汉中学戏回来)得履泰偏爱,收为义子,改胜杨取名金年。从嘉庆15年到道光初年(约1810-1825年),早已成名的杨金年带领杨家二黄班出任河,进入四川,几经辗转反侧,戏班落户汉中府。

道光中叶(1830-1840),被兴(安)汉(中)两府二黄后代誉为“二黄祖师”的艺人杨金年,得义父杨履泰的帮助,子西乡县屈家河举办二黄科班,广招汉中、西乡、城固、石泉、安康等地的学生。道光末至同治末(1845-1870)20多年来,连续开办了“永、清、长、福、吉、寿、元”七字代科。其中,出科的安康艺人多次成立本地班社光后,如本地班传艺、紫阳双合班、汉阴双盛班、明春班等,活动频繁。此外,同期还有汉中、城固等地的汉荣班,商洛地区泰胜班等约有20多个班社,仅后来该地区短暂演出,或长期驻扎23年。这些班社注重改善唱白,努力满足当地“五方杂处”居民的欣赏喜好,从而扩大了二黄戏的影响力。咸丰十年(1860年)前后,湖北名人范仁保率领祥瑞班自房县进入安康,在城市设园出售艺术。他以汉水下路的二黄唱、读特色,融入当地语音方言,很受观众欢迎,有很多学员。根据情况,范氏在安康市设立了“瑞仁科班”,并开设了“瑞、彩、方、盛”四字科。到目前为止,杨、范传人云集,当地班社新成立,安康二黄日益中兴。

早在明末清初就传入安康、旬阳北区的道情皮影戏。嘉庆至咸,同年随湘、鄂、豫移民喜爱的大筒子戏,在此期间都有当地的“家班”。道光与咸丰之交,活动在平利县“莲花落”小戏李敬模班,增加丝弦伴奏,用民歌喊腔伴奏,发展成为原有板腔雏形的“弦腔”,传子授徒。同治年间,他出县到邻近的镇坪和竹溪演唱,弦腔影戏有了新的发展。“八步景”由摊位形式演变为皮影戏,开始在安康山区举办季节性班社活动。早年散布着广大山乡民歌小调,民间鼓吹乐、锣鼓乐、民间舞蹈等民间艺术,以及乾隆年间传入汉水中上游的湖北等其他省份的民间艺术[郧阳调],在演传中,经过漫长而缓慢的组合、变体和演变,形成了一个初具板腔形态、辅以曲牌的民间声腔剧的雏形——八岔(七岔)在同年咸中脱颖而出。

光绪年间(1875-1908),陕南灾荒不断,尤其是中后期,清廷曾缓征兴安府新旧赋额。以汉调二黄为主的地方戏曲活动依然勃发。其主要特点有二:

一、以当地艺人为主体的各类班社增多;扩大活动区域;自乐二黄组织兴起;观看演出的杨所不断增多;庙会演出日盛。杨金年科班传人,继“元”字后,继续开设“双、天、九、协、安、荣、徐”七字科,培养了约70名安康艺术家,大多与汉中宝泰班、荣泰班回到安康,或到各地表演,或领箱班,或喜欢转到当地班级教师传徒,相当活跃。范氏祥瑞(瑞仁)班培养了一批安康二黄新人板巡回安康各地并于先绪中期跟班授徒“庆、福、成”三字科。展此,杨、范传人遍布全区,安康、汉阴、紫阳、平利、旬阳等县均断增不少本地二黄戏班。与此同时,各县城内嗜爱汉调二黄之官绅仕贾、农工平民,不满足戏杨观赏,倡兴“围鼓”清唱,自乐社、玩子班渐次成立,娱兴阊里。道情皮影戏骤增班社30余.大筒子戏班较前有增。弦子腔影戏第三代,破“艺不外传”之旧规,传徒50余人,分立10余班,活动区域拓宽,且剧目日益丰富。八岔戏有名闻四乡的职业班四季活动,另有河南越调大戏李家班落户旬阳,改以皮影戏演出,传授本县子弟,遂使越调在本区落土生板。光绪十五年(1889)兴安府正堂颁布地方“禁令八条”,第二条称:“严禁夜戏,夜戏为害最盛,亦为聚赌招匪之所”。(此系1989年春,地区普查文物,于旬阳县张平乡丰溪村发现“禁令碑”一通之碑文)此“禁令”反映了当时戏曲演出之盛况。

二、各剧种艺术变化发展,地方特色日趋浓厚,汉调二黄安康流派(习称“汉河路子”)积渐形成。前期八省移民、五方杂处的安康地区,到光绪年至清末,城乡居民多为先辈移民之第三至五代后裔,在语言长期交融中,虽北音南化、南音北化,仍依“五方元音”之遗习。至今,除安康县、旬阳县、宁陕县可归入西北方言区,其余各县均属西南方言语系。杨、范传人同台,艺人、观众结合,推动和发展着以湖广音、中州韵规范汉调二黄唱、念的传统,又能按剧中人物籍贯分别用山西话、河南话、湖广话、浙江话、四川话、安康土话、关中话语音道白,更能满足“豫、鄂、湘、闽、川、徽、皖”八邦后裔之乡音乡情;在日益增多的剧目中,有表现汉水流域历史题材或反陕安康历史遗迹的《清风亭》等剧目,各剧种间,早子咸、同年间即交流移植剧目和引进说唱小说成为剧种剧目;在音乐方面吸收当地民间吹奏乐,锣鼓乐的曲牌、打头;脸谱化妆、戏衣图饰融人当地民间美术;尤其在表演艺术上,日益显露出秦习楚风,既有粗犷豪放、又具温文雅致之特征;自此被尔后视为陕西汉调二黄四支流派的安康派(汉河路子)积渐形成。大筒子戏由“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折戏,发展到有生、旦、净、丑行当的本戏,甚有连台本戏;增添唢呐、二胡、笛子和当地民间音乐,引进二黄击乐打头、唢呐曲牌和表演程式。安康道情影戏艺人添用唢呐吹奏唱腔,溶人当地音乐,加之唱、念口音较关中道情语言绵柔,更具陕南特色。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年间,社会政治急剧动荡。绵清末民初驰名安康二黄瑞秦班、汉阴泰荣班、三秦班、德秦班之后,民国10年至25年间(1921—1936),名演员杨安荣德秦班曾先后子汉阴涧池跟班授徒“玉、胜”二字辈。至此,持续百余年的杨履秦、杨金年19字辈科班,告终留芳。凌咸佑主班的安康同心社,设园鲁班庙,自制戏箱,尽心经营,集杨、范两门老中少10字辈艺人于一台,剧目丰富,行当齐全,表演正宗,坤伶挂牌,既长期营业子剧场,又常巡回子本区各县,西上汉中各处,东下湖北竹山、房县、娜阳、郧县,声誉日扬。还有近40余个二黄“江湖斑”,20余个二黄皮影社,普及深入各县城乡。10县城关,24个区镇的二黄自乐班活动频繁,其中不少班社置办戏箱,聘师授艺,挂衣登台,涌现出不少名唱家、琴师。一直走山串乡之道情皮影戏、八岔戏、弦子腔皮影戏、大筒子戏也先后进入县城,为城市居民所喜闻乐见。

民国26年至34年(1937—1945)抗日战争期间,处子秘密活动的中国共产党安康地方委员会于民国28年、29年设在紫阳县芭蕉口小学,进行抗战教育,编排节目,组织学校师生广泛宣传、促进了当地支援抗战的各项活动。

安康、汉阴、石泉、紫阳、阳、平利等县的一些中、小学爱国师生,石泉城关、旬阳城关、蜀河、神河的二黄自乐社、以及来自华北沦陷区的流亡教师、学生、战地服务团、抗敌救亡新剧队近40余个。演唱文明戏即歌剧、话剧、双簧表演、二黄时装戏,揭露日本侵略军罪行,鼓舞人民抗敌救国、演出中台上台下大唱抗日歌曲,高呼抗日口号,当场募捐支援抗日前线。话剧、歌剧新形式随之在安康人民中留下印象。由于沦陷区流广民众涌入安康,平(京)剧、河南高台曲、越调戏班陆续进入安康城。京剧业余演唱活动亦在知识界兴起。

民国35—38年(1946—1949)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获胜,国民党统治行将覆灭,社会极端动乱,农村凋敝。各剧种班社纷纷流散衰落,八步景、越调濒临消亡。唯凌成佑同心社,几经艰难,惨淡经营30余年,为汉调二黄积蓄和保存了一定的有生力量。同心同德,历经艰辛的艺人们在异常贫困中渴盼着翻身解放,重获新生。

公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同年11月至1950年元月10日,全区10县先后和平解放。安康人民从此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社会。人民戏剧也开始了新时代。

建国头三年,为新中国的巩固和发展,新的专区、县党政领导部门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积极领导开展各类新的戏剧活动。中共安康地方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康分区分别成立文艺工作队:继承和发扬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文艺的战斗传统,配合反霸减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运动,演出新歌剧《白毛女》《刘胡兰》《赤叶河》等,巡回于全区10县城镇农村,宣传人民、鼓舞人民,发展生产,打击敌人。专、县文化馆积极组织和辅导群众性文艺活动的广泛开展,各类新型的“文艺宣传队”“业余文工团”“农民剧团”纷纷成立,自编自演,歌颂毛主席、共产党,歌唱人民当家作主人,宣传各项中心工作。空前丰富多采的新剧演出成为新社会的新气象,“泥腿子”农民粉墨登场,青年妇女扮妻饰母上台演唱,表现新人新事新思想的人民戏剧蓬勃地开展。

发扬民族文化,恢复和发展地方戏曲,是建国后革命文艺工作的一项重要事业。自1950年底起,安康县人民政府即派出干部有步骤地帮助安康二黄同心社、西关二黄自乐社合并成立安康人民剧院,认真执行政务院关于戏曲政革工作的指示,积极西稳妥地在剧院开展“改人、改制、改戏”的民主改革工作。废除了箱主私有制,变私营班社为集体所有制的民间职业剧团,实行艺人民主管理,实行经济自给,按劳取酬,停演了含有毒素的传统剧目,清除了舞台演出的恶劣形象,废止了一些封建落后的陈规陋习。1952年,中共安康地委、专署举办全区文艺整风会,对新旧戏剧工作者进行党的文艺方向、方针的教育,揭露和控诉旧社会的黑暗统治,揭高政治党悟。广大当家作主的二黄艺人欢欣鼓舞,干劲倍增,积极建立演出新秩序,审理上清传统剧,努力排演《北京四十天》《仇深似海》《守扬州》《穷人恨)等20余本新剧,纷纷配合反霸、土改运动,上山下乡宣传演出。使古老的二黄迈出了新的步伐。

1953年至1955年,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全国进行。中央文化部向全国剧团发出了以“民族化、专业化、企业化”为指导思想的《整顿和加强全国剧团的指示》,省文教厅《整顿农村业余剧团的指示》在各地实施。1953年,不能实行企业化的专区文工团奉命撤销。安康县人民剧院被列人全省重点培养的民间职业剧团,归由专署直接领导,采取多种措施扶持和发展汉调二黄。派新文艺工作者进院工作,加强领导班子,健全各类组织;吸收各路艺人归行,招收新生;加强思想改措工作、深人“三改”;建立新的导清制度,鼓励歌剧演员唱二黄;加强新文艺理论学习,密切新老艺人合作,认真继承遗产,努力革新创遗;省、专两级改府拨款改建鲁班庙戏楼为现代舞台,改善演出设施;给剧院不定期的补助,改善艺人生活条件。到1955年底,全院演职员80余人,轮换上演传统剧300余本、折,月不重戏,一批优秀的经过推陈出新的历史剧如《陈妙常》《将相和》,二黄现代戏《擦亮眼睛》,安康曲子《罗汉钱》等纷呈舞台;1954年首赴汉中,1955年配合合作化运动分队上西路3县9镇,下安废县6个区、乡影响甚佳;安康二黄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各地各类业余剧团经过整顿和辅导,汉调二黄、道情、大筒子、弦子腔、八岔的皮影班社及业余剧团都先后活动起来;石泉、镇坪、白河、安康、汉阴5县先后举办首届民间文艺会演,推动了群众业余活动和民间戏曲的发展。

1956年至1965年,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中国共产党“八大”揭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任务、总路线的指引下,进行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区的社会主义戏剧事业,也随之有了更大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是:

一、专业剧团有新发展。安康人民剧院改制国营,安康县星火剧团、白河县人民剧团、汉阴县人民剧团、紫阳县汉剧团、石泉县汉剧团、平利县汉剧团、旬阳县人民剧团、专区秦剧团相继成立,1963年省戏校汉剧班毕业分配安康。经过一些变化,1965年底全有专业剧团7个,演职员370人。

二、这支以汉剧为主体的新型专业戏曲队伍,积极生产演出,努力深入工农。计演出传统汉剧500余本、折,移植汉剧现代剧30余个、新编历史剧70余本、折,为便于及时配合党和政府中心工作,还演出歌剧、话剧、眉户、道情、曲子、大筒于、八岔、弦于腔、地方民歌剧等剧种形式的现代戏130余个,秦腔传统历史剧40余个,现代剧15个等。这批剧目思想意义积极,内容丰富健康,题材体裁多样,反映了古代近代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反映了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岳飞》《梁红玉》《杨门女将》《义和团》《中国魂》《党的女儿》《林海雪原》《朝阳沟》《雷锋》《夺印》《南海长城》《向阳川》等就是这时期在全区舞台剧目群中的优秀作品。

各剧团全心全意面向基层,竞相上山下乡为人民多演出。汉阴、石泉、紫阳、平利、白河、旬阳6县汉剧团跑遍了本县区、乡及友邻省区、还巡回本区各县城及沿途区镇;安康县汉剧团、专区案剧团既巡回各县:又西赴汉中各地,东下鄂面北邻县。10年中,共巡回交流演出17000场,观众达1700000人次,被誉为“扁担剧团”“文艺轻骑”的平利、旬阳两剧团就是此期间上山下乡的先进典型。同时期中,汉中地区汉中歌剧团、天汉康剧团、西乡县、洋县秦剧团,省歌舞剧院,省戏曲剧院,西安市歌舞剧团,西安市五一剧团,湖北省郧面县曲剧团,竹山县曲剧团、竹溪县汉剧团、四川省万源川剧团、达县川剧团、宣汉川剧团,两洛地区山阳汉剧团均先后来我区交流演出。在省、专、县多次举办群众文艺会演的推动下,一个配合中心,宣传政策,宣传真人真事,服务政治的群众业余文艺活动,也在文化“高潮”中有了广泛深入地发展和“跃进”。

三、戏剧创作兴起,建国前,我区戏剧创作几近空白,建国后,自1956年安康汉剧团整理汉剧《楚宫》《碰亭》,八岔《站花墙》赴省首眉戏剧会演为起步,开始了地方戏剧创作的历史。1958年,专、县党政领导及文化主管部门积极贯彻中央关于剧目工作的方针政策,精心指导和安排专业和业余两方面的戏剧创作活动。各剧团成立创作组:安排创作人员的学习、体验生活、集体讨论、分头执笔进行创作。首批自编现代剧《葵花向日红》《绿海红心》《芭蕉夜雨》《飞天堰》、改编汉剧《恩怨记》《杜鹃泪》,发掘整理弦子腔《沽酒》、新编紫阳民歌剧《嫁嫂》等,得到了1959年5月专区首届专业剧团会演大会的好评和各方的爱护和支持。进面有《海刀新传》《碧树银花》《锦上添花》《茶山姑娘》《古水新波》《梁红玉》《打龙棚》等创作、改编、整理的各类剧目展现在省、专历次会演中,20余位创作人员在艺术实践中成长提高,其中有9人及其作品在省内初具影响。以《嫁嫂》演出为标志的新剧种——紫阳民歌剧——由紫阳汉剧团首创成功,得省、专多方认可列入陕西地方剧种行列。但在1958年前后的全国形势中,我区的新作现代剧,一方面形象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另一方面也程度不同地反映出“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急于求成,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以高指标,浮夸风、瞎指挥”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倾向。直述农村人民公社大办公共食堂的陕南民歌剧《锦上添花》就是一典型剧例。1964年,中央及省“以阶级斗争为纲”通令全国停演一切古装历史剧,全演现代剧,“阶级斗争”成了现代剧的唯一主题,创作中“左”的倾向愈演愈烈,公式化,概念化倾向也在这些现代剧中明显存在。

四、舞台艺术质量全面提高。1956年省首届戏剧会演大会后,安康汉剧团迅即制订出切实的“全面提高艺术、政治、文化的五年规划”,响亮提出“学习继承传统,认真革新创造”的口号和安排;成立党、团支部;充实业务阵容;远聘京剧教师张玉,加强基本功训练,引进成套京剧程式,丰富汉剧表现力;加强剧目、排演、演出、艺术教育全面的计划管理;卓有成效地提高了汉剧舞台艺术。在安康汉剧团的带动、影响和具体帮助下,6县汉剧团都相应地积极采取诸如“走出去,请进来”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提高演职员素质,提高演出质量。1960年后,一些具有大、中专学历的编剧、作曲、演奏、演员、舞美等中青年文艺新人调入专、县剧面。进面在中央文化部1961年“剧院(团)工作条例”,1962年“文艺八条”的指导下,全区戏剧舞台在导演艺术、表演艺术、唱腔音乐、舞台美术各方西,尤其在戏曲表现现代生活上有了新的变化和进步,推出了不少富有新意的剧目,涌现出了一些在省内有影响的作者、导演、演员、作曲、舞美设计。

五、地方戏曲剧目发掘工作,及地方剧种源流沿革的调查活动,经过5年不懈努力,圆满完成,成果显著。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在全国发动。是年冬至1968年秋,各剧团被群众“夺权”;艺术骨干和主要领导干部被冲击;群众分裂两派,卷入“武斗”。“武斗”中安康县汉剧团剧场、戏箱、舞台设备被烧毁。1968年11月、地、县革命要员会派“工人阶级宣传队”进驻各剧团,“清理阶级队伍”,批判“黑线专政”,指令移植或照搬“革命样板戏”,其它戏剧禁绝;1970年至1971年,全国上下指令大搞“普及样板戏”的群众活动。在“京剧热”的浪潮中,地区革命委员会指令“文革”初期更名“红卫文工团”的原秦剧团,以全民所有制指标招收京剧学员及为“样板戏”服务的中西乐器演秦学员70余人,组建京剧班及中西混合单管乐队;同期,宁陕、岚皋、汉阴、石泉、紫阳、镇坪、白河7县革命委员会先后成立事业单位“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演京剧“样板戏”,也演歌剧、歌舞和话剧,反映“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新人新事。1972年至1975年,全国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区戏剧演出开始活跃,《红松岩》《飒爽英姿》等一批创作剧目应运出台;地区红卫文工团撤销了京剧、秦腔建制,建立起以歌剧为主、辅以话剧、音乐、舞蹈的综合艺术建制文工团,安康文化史上没有的新歌剧事业开始诞生。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单命集团的胜利,使我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各剧团党组织恢复,业务工作逐步走向正常,缅怀和歌颂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丰功伟绩的话剧《万水千山》《八一风暴》《西安事变》,歌剧《蝶恋花》《洪湖赤卫队》《江姐》以及《长征组歌》等撤上舞台,由安康演员扮演的毛泽东、周恩来的艺术形象出现在安康广大观众西前,是安康戏剧史上先彩的一页。1978年3月,中央、省先后通令恢复上演优秀传统剧及反映建国初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现代剧,各县剧团、文宣队和部分业余剧团迅即开箱或新置传统戏衣,演出禁锢十余年的汉剧传统剧;地区秦剧团因势奉命恢复,但,因1964年传统历史戏禁演,许多汉剧中、老年艺人调出剧团、或令其退休,西多数青年演员未承继传统剧目,因而自此仅能重排上演汉调二黄传统剧目30余本、折,大量优秀传统剧目难于重登舞台,几近失传。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区戏剧工作者在全会精神鼓舞下,积极投入批判、否定和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以前的“左”倾错误的学习和实际活动。地、县各级政府平反了文艺界61人的冤假错案,收回和安置“文革”中因传统戏停演被“精简”“退职”的37人,为全区点名批判《安康地区民歌选》《嫁嫂》等10个作品和作者公开平反。1980年至1982年,镇坪、宁陕、岚皋、白河4县停办了“文革”中后期新建的无发展前途的文宣队;汉阴、紫阳、石泉3县文宣队恢复汉剧艺术建制:地区再次调整秦剧团,建立起艺术学校,地区文工团正式命名歌剧团。经过全党重大理论问题和文艺思想上的拨乱反正,1979年至1989年的10年中,地区成立了文艺创作研究室,办《汉江文学?戏剧专号》,地、县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多次石开创作会议和戏剧调演,批出了《红珍珠》《赵镢头之死》《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枪声》《柳河情》《翠竹泪》等反陕当代生活的新作品。这些作品较之前期创作均有一些新的突鼓,突破了“三突出”“高大全”反现实主义的理论束缚以及流行多年的“路线斗争”“阶级斗争”的模式和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塑造了一些真正有血有肉有人性的人物形象。同期,全区舞台上还演出一批如《于无声处》《救救她》《泪血樱花》《芳草心》《报春花》等优秀当代话剧、歌剧作品;汉剧历史剧也创作、改编、移植演出了《劫难良缘》《紫兰逢春》《黄天荡》《清风亭》《脉案风波》《三篇恨》《升官记》《井石案》《巴山秀才》等富有新意的好戏。一批中青年编剧、导演、演员、作曲、舞美人员在艺术实践中成长为当代地方戏剧的中坚力量.地、县文化主管部门对剧团实行“经济补贴与四项指标相联系”的管理办法,推动了剧团的演出、创作和深人基层,1981年、1982年两年中7个专业团共演出1800余场次,其中巡回县城、区镇达1000余场。地方戏曲史的考查研究,同期有了可喜的收获,先后涌现出一些富有新解的学术论文;自1982年迄今,各类《地方音乐集成》及地、县两级《戏剧志》先后编纂成卷,全面地反映了地方艺术的历史和现状。

1983年后,全国的改草开放形势发展迅速,广大人民的经济生活较大幅度提高,电视深人城市家庭,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审美心理结构发生了变化,许多其它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如演唱流行歌曲等广泛开展,舞台戏剧从数量到质量一时难于适应客观形势的需求,处于不景气的状况,观众特别是“文革”后成长起来而对传统汉剧不熟悉的青年观众日渐锐减。仅1987年就有12个外省区歌舞、轻音乐团来安康城区演出80余场《音乐会》,两地、县5个剧团城乡共演戏152场,团均30场。戏剧面临新的挑战。地区党政领导、文化主管部门,认真部署艺术表演团体进行改草试验,采取措施,支持“三长”(广长、乡长、校长)戏剧创作。新作品如汉剧《板桥轶事》《打儿石》《马大怪传奇》,歌剧《榆钱儿》《悠悠三江水》,话剧《白氏家族》相继出台,《马大怪传奇》晋京创映西汉剧首举;剧团积极试行团长负责制,剧组承包制,开办“第三产业”以副补艺;地区歌剧团、紫阳县汉剧团积极争取政企部门的支持,举办“土地法宣传”“视法宣传”等专题巡回演出,探索戏剧与企业联袂的新路于;力图走出戏剧“不景气”的困境。

大事记

康熙五年(1666)

紫阳县知事朱元治同驻防游击徐綦隆捐俸倡助重修县城隍庙及乐楼三间。

康熙七年(1668)

安康城双溪寺乐楼建成。

康熙十九年(1680)

石泉县知事潘瑞奇重修武庙(关帝庙)及万年台。

雍正八年(1730)

汉阴县知事王大树添建县城隍庙乐楼。

乾隆二年(1737)

乾胜班为紫阳县蒿坪河东门寺乐楼破台演出。

乾隆二十五年(1760)左右

安康西路人赖世魁将关中道情戏引入安康,立道情皮影戏班。

乾隆三十年(1765)

旬阳县蜀河镇杨泗庙戏楼建成。

乾隆四十八年(1783)

白河县关帝庙及戏楼建成。

乾隆五十七年(1792)

石泉县特调五郎厅(即今宁陕县)巡检司狱加二级白纯祖主持老城(即今关口)城隍庙、财神庙、关帝庙、火神庙四庙及戏楼建成。白令各庙献戏三日。

嘉庆年间(1796—1820)

大筒子戏随湘、鄂移民传入安康、汉阴一带。

嘉庆中叶(1805—1815)

紫阳县蒿坪河杨氏大家六世杨景泰、杨履泰弟兄聘师招徒在庄院内兴办汉调二黄科斑、修戏楼、置戏衣、自娱乐邻。

嘉庆十五年至道光五年(1810—1825)

紫阳县蒿坪河杨金年领杨家二黄班自任河入四川演出。

嘉庆二十年至道光五年(1815—1825)

平利县魏汝区水田河李敬模创立弦子腔皮影戏班。

道光中叶(1830—1840)

紫阳县蒿坪杨金年领班落汉中府、子西乡县屈家河沙河坎办二黄科斑,首开“鸿、来”字辈。

道光十九年(1839)

汉中孔大方领二黄汉荣班来安康城河街江西会馆演出。10月,在安康新城仓夫庙扎冬班。

道光二十一年(1841)

冬月十五日,紫阳县洞河街武昌会馆戏楼建成。

道光二十五年(1845)

三月,汉中府西乡县汉调二黄仁丰班(领班陈必三)在安康城黄州会馆扎班演戏并巡回区内各县城三年。

道光后期(1840—1850)

杨金年科班在西乡续开“永、清、长、福”四科。

咸丰三年(1853)

元月十三日,紫阳县二黄双合班在汉阴县涧池铺东岳庙戏楼演出。

咸丰十年(1860)

范仁宝率汉调二黄祥瑞班自鄂入陕驻足安康县城,办瑞仁科班,开“瑞、彩、方、盛”四字科。

咸丰年间(1851—1860)

安康城内鲁班庙及戏楼建成。

同治元年(1862)

汉阴县铁佛区黑龙洞庙添建乐楼。汉邑二黄双胜班唱破台戏。

咸、同年间(1851—1870)

杨氏科班续开“吉、寿、元”字辈科。

同治十二年(1873)

旬阳县知事陈元梦主持修建县城隍庙戏楼。

同治十三年(1874)

安康八步景戏艺人汪文成在旬阳演出八步景戏。

光绪十三年(1887)

河南越调戏班艺人兰定子、李二架子在旬阳县演出越调戏。传人后,改以当地语音演唱衍化为旬阳越调皮影小戏。

光绪十五年(1889)

兴安府正堂颁布《禁令》.禁令第二条称:“严禁夜戏,唯夜戏为害最盛,且亦聚赠招匪之所”。

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七年(1896—1901)

范仁宝瑞仁班续开“庆、福、成”字科。

光绪二十五年(1899)

安康县城庙乐楼建成。

光绪二十七年(1901)

安康知府金文同重建旧城关帝庙及乐楼。

光绪三十四年(1908)

紫阳县洞河镇“江湖会”张少海等三人赴平利县洛河参与反帝爱国活动,被清廷杀害。洞河百姓为纪念张等,于宣统初年编演了二黄戏《反洛河》,被禁。

光绪年间(1875—1908)

杨金年科班续开“双、天、九、协、安、荣、旭”七字科。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至7年(1912一1918)

安康周瑞福二黄瑞泰班、汉阴涧池二黄泰荣班、唐安泰二黄三泰班、杨安荣二黄德泰班赴各地演出。

平利县城、紫阳县城、宁陕江口镇兴起二黄自乐班。

民国8年(1919)

蓝田县秦腔青胜班在反阴、安康、旬阳、白河沿反江大镇演出。

秋,

安康县梅子铺大筒子戏班公义社在汉阴县铁佛、黑龙洞一带演出。

石泉县城内、西关分别组成二黄自乐班。

民国9年(1920)

安康凌成佑集各处艺人成立二黄同心社,在安康城内鲁班庙设园营业。

民国10年至25年间(1921—1936)

杨金年传人杨安荣德泰班在汉阴涧池跟班授徒“玉、胜”字科。

民国17年(1928)

汉阴县青年教师刘季高得县教育局长刘子季的支持,组织城关知识青年,在城隍庙戏楼演“文明戏”(话剧)《除四害》《双十梦》,宣传新思想易风移俗。

民国19年(1930)左右

随留声机及京剧唱片传入,京剧流人安康。

民国23年(1934)

端午节,石泉县立第一高小女学生在西关河坝搭台演出文明戏话剧《又是一年》。

旬阳县城龚家垛小学师生在县城隍庙演出“文明戏”。

民国25年(1936)

兴安师范附属小学师生张世康等演出独幕话剧《孙中山伦敦蒙难记》。

民国26年(1937)

安康成立“各界抗敌后授会”。兴安师范师生连续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旬阳旅安中学生返乡工作团”由范承志、张永茂负责,回旬阳宣传演出抗日话剧《生死关头》、歌剧《放下你的鞭子》等。

11月,旬阳县城关教师朱承德发起,县长苏光壁支持,建成城关抗日宣传化妆团,成员50余人,演出自编《自取辱》《草营人命》等抗日戏剧,书写抗日标语宣传画,影响颇大,持续活动至抗日胜利。

民国27年(1938)

华北沦陷,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迅猛发展。4月,教育部集中华北师生组成国立陕西“中小学教师战地服务团第四分团”来安康。陕西服务团广大师生分路在安康县城、五里、恒口镇、汉阴县城、石泉县城演话剧,教唱抗敌歌曲,积极宣传抗日。安康中学、兴安师范、南小的师生在街头,在乡村唱抗日歌曲,演抗日戏剧《农村曲》《铁蹄下的歌女》等。

石泉县、汉阴县先后成立“抗敌后援会”。两县在安康上学的中学生先后组织“旅安学生假期返乡抗敌宣传团”,回本县进行救亡宣传活动,演出话剧《血的教训》等。

11月,紫阳县建立“陕西省各界抗敌后援会紫阳分会”。城关小学校长周紫岚、教师薛仲骧等4人组织师生成立“抗日救国宣传队”,演出话剧《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打回老家去》《光荣送子参军》等。

京剧艺人王元德、严古风(琴师)及妻柳绵卿(旦)随国民党庞炳部队京剧班来安康驻留,为城内京剧爱好者传艺,从学者日盛,年后“京剧联欢社”成立,挂衣登台,自乐娱人。

民国28年(1939)

2月,“石泉城关同乐社”改称“石泉抗建剧团”。于夏赴本县熨斗、喜河、后柳,汉阴县城、润池救亡募捐演出。

秋,石泉县后柳镇小学、民众学校、短期学校师生联合组成“抗日宣传队”,演出抗日话剧《松花江上》等。住汉阴的国立四中,在汉阴县城演出活剧《日出》《雷雨》等。

安康县城西关自乐社成立。

冬,安康中学、兴安师范两校紫阳学生22人,组织“旅安学生寒假返乡工作团”回县宣传抗日,演出《守土抗战的朋友》等抗日话剧。旬阳城关“抗日宣传化妆团”成立。大唱抗日歌曲,演出话剧《芦沟桥事变》等,售票收入捐献前方。

民国29年(1940)

中国共产党安康地方委员会机关设紫阳县芭蕉口小学。由在校任教的地委委员刘华与教师刘家辉,隐蔽身份倡领本校师生开展抗日宣传,亲自编演小活剧《刮地皮》《新茶上市》《傻女婿》,在芭蕉口、高桥、高滩、毛坝关以话剧演出形式宣传中共《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号召人民联合起来抗日。

夏,以蒋剑琳为队长、其女蒋桂珍为主演的“抗敌救亡新剧二队”在安康、汉阴、石泉、紫阳、旬阳5县城及蜀河镇多日演出《九?一八事变》《孟姜女哭长城》等20余个时装话剧及“双簧”“活报剧”宣传抗日救亡。旬阳县神河区中心小学在李兆琼倡领下,师生组成“神河化妆团”,演出《张大报仇》,大型二黄《胶东呼声》等抗日戏剧。

中共汉阴县地下组织,利用寒、暑假期,以“旅安同学会”名义,组织戏剧团、歌咏队,发动学生向社会各阶层募捐支前,演《松花江上》《放下你的鞭子》《古城怒吼》等抗日话剧,唱《游击队之歌》《黄河大合唱》《太行山上》等抗日歌曲,

石泉抗建剧团在县城东关城隍庙抗日义演三天,募捐支援抗敌前方;后赴各乡镇募捐义演。

民国31年(1942)

元月8日,国民党紫阳县党部书记雷声光在县政府成立“紫光剧团”,设话剧、秦胶、平剧(京剧)、二黄四组,众推举雷任团长。各类演出异常活跃。

民国32年(1943)

紫阳县中学组织“暑期学生返乡宣传队”,分东、西、南、北四路赴全县13个大镇(街)开展抗日宣传募捐活动,演出《饭馆擒敌》等话剧和歌剧、双簧(哑剧)。

民国33年(1944)

春,平利县城关二黄业余剧团排演廖杰仙创编的大型历史剧《犒师救国》宣传抗日救亡活动。

民国34年(1945)

9月,为庆祝抗日胜利,平利县城关业余剧团排演出大型二黄《胜利荣归》。

民国35年(1946)

国民党第五战区汉中行营京剧团(领班洪益奎)在安康城关演出年余。驻期内常与平剧联谊社联合演出。

民国36年至38年(1947—1949)

安康凌成佑“同心社”固守城区,挣扎维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55师文工团在已获解放的平利县城庆祝国庆,演出新歌剧《白毛女》

12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55师政治部文工团在安康(11月28日和平解放)老城体育场连日演出新歌剧《白毛女》《刘胡兰》《王秀鸾》《大家喜欢》《兄妹开荒》《红布条》《军民一家》《买卖公平》及话剧《战斗里成长》,古装话剧《李闯王》。

1950年

3月,安康中学学生王道中、刘正洽、何仪、赵书绅、罗金梁等组织“活力素剧社”,排演话剧《炼狱》及各类中小型新歌剧、秧歌、活报剧及歌咏,宣传新社会新思想。

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康分区文艺工作队成立。

7月,中共安康县委为配合反霸减租运动,以安康中学“活力索剧社”为基础组建“安康暑期宣传队”、米信公、许卜年领队,赴恒口、岚河、流水等。

8个区镇,演出歌剧《赤叶河》《大家喜欢》等剧目。

8月,中共安康地委以“安康暑期宣传队”为基础成立“地委文艺工作队”,演职员32人。

9月,安康汉调二黄艺人杜建德偕同安康中学教员许卜年赴西安出席陕西省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会后杜建德(玉华)在西安应邀参加大众二黄剧社演出。第二次来西安考查戏曲的京剧名家程砚秋观赏了杜演出的汉二黄《碧玉簪?回娘屋》,称“汉调二黄艺人为京剧老前辈",并亲赠杜缀有“汉调之光”的锦旗一面及旦角“头面”一幅。

12月,安康县人民政府派文化馆于部张乾寿、杨明灿辅导二黄同心社、西关二黄自乐社经过充分酝酿协商正式合并成立安康人民剧院。

1951年

元月,地委文工队巡回旬阳、白河、湖北竹溪、平利4县9城镇,配合反霸斗争,演出《赤叶河》等3台歌剧,历时月余。

4月,安康人民剧院应汉阴“三月三”物资交流会约请,在汉阴县城演出新编汉调二黄历史剧《北京四十天》《仇深似海》等。

地委文工队更名专区文工团,隶属专署领导。4月一5月赴安康、汉阴、石泉、紫阳、岚皋5县的17个城镇演出歌剧《白毛女》《刘胡兰》《保卫村政权》等及宣传“镇反”的小节目。历时两月余。

9月,安康县人民政府派张乾寿、王贤林、杨明灿到人民剧院进行整顿。

11月1日,专区文工团更名安康文艺工作团。

1952年

6月,安康专员公署召开文艺整风会,学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安康文艺工作团、安康人民剧院及各县皮影戏、曲艺代表150余人参加。

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康分区文艺工作队奉命撤销。

冬,安康人民剧院贯彻政务院戏曲改革工作方针,开展“改人、政制、政戏”的民主改革运动。

1953年

7月1日,安康文艺工作团奉命撤销。

8月,省政府拨歌扶持安康汉调二黄事业,人民剧院归专署领导;杨明灿、王道中、黄贤明、虞竹坪、余书棋等新文艺工作者先后调人该院工作。

11月,专区举办全区业余剧团团长培训班,60余人參加,历时10天,进行关于业余剧团性质、方针、任务、原则的政策教育和业务知识的传授。

1955年

2月11日,安康专区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开幕。安康、紫阳、石泉、汉阴、岚皋、白河6县54人参加。历时5天,演出民歌、曲子、民间舞蹈、民间小戏八岔等13种形式。

1956年

3月17日,安康人民剧院经省文化局批准为国营剧团,由安康专署代管。

嗣后,剧团自行更名安康汉剧团。“汉调二黄”改称“汉剧”自此始。

4月,安康县星火剧团成立,

同月,白河县新生剧团成立,

6月15日至7月16日,安康汉剧团赴西安参加省第一届戏剧观康演出大会,演出汉剧《楚宫》《清风亭?碰亭》《届原?雷电颂》,八岔戏《站花墙》,展览演出汉剧《拿王通》《失火印》《黑旋风李達?闹寨》,八岔戏《吴三保游春》。

8月,安康汉剧团派杨明灿赴江苏省南通市,聘请京剧教师张玉到团任教练、导演。

同月,湖北省竹溪县为发展汉二黄,派文化馆屈申馆长领剧团学员恢德超、江玉英等8人来安康汉剧团学艺,培训一年。

9月,专署决定将安康汉剧团移交安康县领导,与星火剧团合并为安康县汉剧团。

同月,汉阴县人民剧团成立。

同月,紫阳县汉剧团成立。

同月,安康、汉阴、石泉、宁陕、紫阳、岚皋、平利、镇坪、白河、旬阳10县先后举办皮影戏会演。

11月,专区皮影戏会演在安康举行,安康、旬阳、汉阴、石泉、紫阳、岚皋、平利7个县代表队57人参加。演出汉调二黄、道情、弦子腔、八岔皮影剧目12个;会期座谈了与会剧种的源流沿革、班社、剧日状况;艺人李荣堂、王连成献出家传手抄剧本105本;会后编印《会刊》存史。

同月5日,石泉县汉剧团成立。

同月25日至12月15日,专区皮影戏代表队赴西安参加省第一屈皮影、本偶观摩会演大会。演出弦子腔《洁酒》,道情《打蛮船》,二黄《盘肠战》《剪红灯》,八岔《送香茶》等13个折戏分别获奖

冬,安康县汉剧团应邀派王道中、赵承群、余书棋赴武汉参加湖北省第一次戏曲观摩会演大会,会中交流了汉水中上游二黄班社沿革。

1957年

2月,专员公署、共青团安康地方委员会联合举办“专区第三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演出道情、八岔等地方小戏。

6月,安康县文教科副科长袁善荫参加文化部在京召开的全国剧目工作会议。传达精神后,安康县汉剧团上演汉剧《九更天》等10余本禁演传统剧目。

7月,专署文教科根据陕西省文化局通知,成立安康专区戏曲发掘组、由陕西省剧目工作室进行业务领导,开展全区戏曲发据工作。

7月,湖北省武汉市汉剧团赵琛、曾彩龄、邱海清来安康访问,安康县文教局多次邀集汉剧团老艺人座谈汉调二黄源流沿革、班社历史、艺人辈份。

同月,安康县汉剧团为湖北省竹溪汉剧团代培的8名学员一年期满,结业回县。

安康县汉剧团调派陈安理等9位艺人支援新建的汉阴、紫阳、石泉3县汉剧团。

8月1日,安康县召开老艺人座谈会,汉调二黄、陕南道情、八岔、大筒子戏、曲子等剧种的55位艺人出席、讨论并整理了各个剧种的源流资料;登记了本地区老艺人的分布状况;报出剧目320个;口述记录195个,捐献剧本51个,其中26个为报传珍本。

12月27日,平利县汉剧团成立。

1958年

元月21日,专区首届剧团团长会议在安康召开。安康县王道中、许洪祥,白河县王昌云,石泉县邓立中、紫阳县黄群众,汉阴县王治荣,平利县邹合理参加会议。

4月9日,安康专区传统剧目发据、校勘委员会成立,制定了“安康专区传统剧目发掘、校勘方案”。

10月25日至11月23日,安康县汉剧团随省代表团参加在西安举行的西北地区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演出汉剧现代戏《朝阳沟》。

1959年

2月25日至3月5日,专区第四届民间音乐、舞蹈、戏剧会演在安康举行,安康、石泉、紫阳、平利、旬阳、白河6县代表队150余人演出汉调二黄等5个地方剧种的剧目多个。

4月,湖北省戏曲工作室派王俊、赵荣华来安康调查访河汉调二黄剧目、声腔、脸谱。

5月15日至27日,专区第一届专业剧团会演大会在安康举行,参加会演

的有安康、石泉、紫阳、平利、白河等5县汉剧团代表227人:湖北武汉,西

安、汉中等地16个单位的来宾和老艺人22人:大会演出17场36个剧目:计

二黄传统剧22个,移植汉剧7个,自编现代戏5个,移植现代戏2个:主要

剧目有现代民歌剧《葵花向日红》《绿海红心》《黑山钢铁战》,汉剧现代戏

《四川白毛女》《飞天堰》《双回门》,曲剧《茶瓶计》、紫阳民歌剧《嫁嫂》,

汉剧历史剧《脱靴辨奸》《杨乃武与小白菜》《打龙棚》《杜鹃泪》,弦子戏

《沽演》等。

9月22日,安康县汉剧团赴西安参加省文化局举办的陕西省庆祝建国十

周年献礼展览演出月,演出陕南民歌剧《锦上添花》,汉剧传统戏《打龙棚》。

秋,专署文卫局为省戏曲学校汉剧班在全区招收学员70名,先期在安康

开课教学。

1960年

3月15日,安康、平利、紫阳、石泉4县汉剧团演职员95人组成专区代表团赴西安参加省新搬上舞台剧种会演大会,演出道情现代戏《木匠迎亲》,紫阳民歌剧《嫁嫂》,弦子戏《三石二两七》,大筒子戏《赶会》。大会首肯紫阳民歌剧为新兴地方剧种。

4月5日,由安康县汉剧团、石泉县汉剧团、紫阳县汉剧团演员组成的专区代表团在西安参加省戏曲青年演员会演大会,演出汉剧《梁红玉》《三收何元庆》。

5月,安康县汉剧团王道中赴北京出席全国第三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同月,先进集体安康县汉剧团代表宋文祥,紫阳县汉剧团代表陈定余,先进个人代表紫阳童友富,安康王发芸出席在西安召开的省文教系统群英大会并分别获奖。

7月1日,旬阳县人民剧团成立。

8月,宝鸡市秦腔三团奉省委、省政府指令,全团62人及全部财物整体支援安康,成立安康专区秦剧团。

10月,全国红旗单位平利县剧团派代表张富龙赴北京出席全国群英会。

剧团自此更名“平利县红旗剧团”。

同月,安康县汉剧团派彭玉辉、杜建德、黄贤明应邀赴武昌参加湖北省武汉汉剧院成立大会。赠大会锦旗一面,书缀“地连秦楚,江共一流、道同一脉、亲切师友”。会期,黄贤明拜师陈伯华。

1961年

5月—8月,陕西省文化局派出郭育民、高登云、谢迎春三人艺术辅导组,来安康分赴专区案剧团及旬阳、平利、石泉、紫阳等县剧团辅导排练、成效显著。

9月,专区秦剧团西行石泉、西乡、汉中、宝鸡市演出,至宝鸡虢镇,因大部宝鸡籍演职(学)员离团不归停演,剧团瘫痪两月余重新召人开业。

11月,中央文化部副部长钱俊瑞来安康视察文化工作,观看专区秦剧团、安康县汉剧团地方戏剧目及民间艺人演出,对地方文艺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

1962年

12月,历时六年的戏曲发掘工作圆满结束。专区戏曲发掘组撤销。

1963年

3月,安康、紫阳、石泉、汉阴、旬阳、平利、白河7县汉剧团及专区秦剧团团长出席省文化局召开的全省剧团团长会议,贯彻中央“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总方针及禁演“鬼戏”,大演现代戏的精神。

5月,陕西省戏曲学校汉剧班交安康专区,成立安康汉剧班,隶属安康专署文卫局和省文化局双重领导。

8月7日,白河县新生剧团奉命停办。

11月,平利县红旗剧团被省文化局评为全省文化系统先进单位,誉称“扁担剧团”。西安电影制片厂派员专程到平利拍摄纪录片《巴山轻骑》,报道剧团先进事迹。

冬,由地委宣传部长延晓,专区文教局长屈如代领秦剧团、安康、平利、紫阳、石泉四县汉剧团及宁陕等县的剧作人员到旬阳县神河区白庙乡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创作出汉剧《春催山红》,陕南道情《古水新波》等新作品。

1964年

元月31日一2月3日,专署文卫局在安康召开专业剧团团长会,会议进一步明确戏剧工作要坚决转移到以演现代剧为主、以反映阶级斗争为纲的轨道上来。

3月,白河县文工团成立。

4月,中央文化部、省人民政府先后通令禁演传统古装历史剧。自此,专区秦剧团、各县汉剧团,业余剧团当即封箱停演传统历史剧,全演现代戏。

4月20日至5月28日,专区秦剧团、安康县汉剧团赴西安参加省第二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演出道情现代剧《古水新波》、汉剧现代剧《梅刀新传》。

12月22日,专区革命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安康开幕。到会观康演出代表404人(8个专业剧团299人,安康、汉阴、岚皋、白河、旬阳5县业余演出团98人,观摩代表8人),会演节目有白河曲剧《蝶恋花》《十里一家》;石泉县汉剧团《春潮》:安康县汉剧团《长缨在手》,大筒子戏《红管家》,民歌戏《挑女婿》;平利红旗剧团弦子腔《松岭钟声》,汉剧《走那条路》;岚皋县汉剧团汉剧《蚕乡之春》;汉阴县代表队三幕歌剧《根子在那里》(编剧陈良学,时年龄汉17岁);旬阳县人民剧团道情戏《朝阳凯歌》,八岔《支援》《取经路上》;紫阳汉剧团紫阳民歌剧《茶山姑娘》;专区秦剧团陕南道情现代戏《古水新波》;汉剧班汉剧《虎穴智擒》,历时16天。

1965年

5月,省戏曲学校汉剧班在安康实习演出一年结业、人、物大部分配安康县汉剧团。汉剧团原有艺人杜建德、陈先荣、刘应彦、陈守新、葛春荣等23人调出,曹洪山等8位老艺人退休,留艺人6人。

10月,紫阳县汉剧团撤销。

是年,《陕西日报》发表文章《秦岭巴山的文艺轻骑兵》赞誉旬阳县文工团:

1966年

5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全国展开。安康地、县委联合派工作组进驻安康县汉剧团;平利县委工作组进驻红旗剧团:旬阳县文工团参加暑期教师学习会,卷人群众性的批斗活动。

9月,专区秦剧团由群众组织“文革”筹委会主持团务,应时更名“专区红卫文工团”。

11月—12月,专区红卫文工团赴西安、北京演出创作节目秦腔歌舞剧《红卫兵之歌》。

冬,红卫文工团、各县汉剧团的党政组织瘫痪,演职员分为两派群众组织,进行派性活动、停止演出、出外串连。

1967年

1月28日,旬阳县文工团在小河区演出。剧团“造反派”夺权。

3月,安康县汉剧团,平利红旗剧团,石泉县汉剧团先后被群众组织夺权。

4月,全面开展对“文艺黑线”的批判。专、县剧团主要干部及艺术骨干遭批斗。

7月,石泉县汉剧团被解散。

8月,以安康为中心的“武斗”活动开始,一切戏剧活动断停。专、县剧团演职员分别参加“武斗”组织及“武斗”活动。剧团主要领导干部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施以“专政”,横加“批斗”,苦役惩罚,长达年余。

1968年

6月,安康城鲁班巷剧场及汉剧团戏箱、舞台设备在“武斗”中被炸毁焚尽。

11月,专、县革命委员会先后派出“斗、批、改”小组及“工宣队”进驻专、县剧团,“清理阶级队伍”,批判“黑线专政”。

冬,专、县剧团先后奉命移植或照搬样板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的全剧或选场。

1970年

襄(阳)渝(重庆)铁路全线动工修建。红卫文工团、安康县汉剧团、旬阳县文工团、平利县红旗剧团先后随省、地、县三级慰问团赴地区境内沿线铁道兵4个师20个团及民兵师的营地、工区进行慰问演出,演出样板戏及歌唱“三线建设”的自编小节目。

7月至次年2月,宁陕、紫阳、石泉、汉阴、岚皋、镇坪6县“革命委员会”先后成立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简称文宣队),属县事业单位,共有演职员108人。

是年,秋至次年秋,红卫文工团奉命以全民指标为新设京剧班、康剧队招收演员、演奏员70人。

1971年

4月,省支援“三线建设”干部周军到安康县汉剧团,黄锡林到地区红卫文工团帮助工作。经黄锡林引选红卫文工团学员25人入省歌舞剧院培训各类中、西乐器演奏员。年底组建起安康第一支中西混合单管乐队。

是年,全区共有专业艺术表演事业单位10个,共402人。

1972年

元月10日28日,地区“革命委员会”举办“革命支艺创作调演大会”。全区13个演出单位686人演出《饭店新风》《节日前夕》等29个小型歌剧、话剧节目。

2月,白河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成立,属县事业单位。

3月11日至4月14日,地区红卫文工团、安康县汉剧团赴西安参加省文艺创作调演大会,分别演出歌剧《飒爽英姿》,汉剧《红松岩》。

是年,全区有专业艺术表演事业单位11个,488人。

1973年

春,地区“革命委员会”决定撤销红卫文工团的秦腔及京剧建制,改建为以歌剧、话剧为主,辅以音乐舞蹈的综合性文工团,更名地区文工团。

4月2日至7日,地区召开全区戏剧创作会议,与会39人。传达省创作会议精神、交流经验,讨论歌剧《青松岭》等作品。

1974年

10月26日至11月28日,地区文工团再改自编歌剧《飒爽英姿》,赴西安參加省1974年文艺调演大会。

1975年

2月21日至3月5日,地区文工团与陕西省歌剧团联合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文艺调演,在北京展览馆剧场演出歌剧(飒爽英姿》。

5月,地区“革命委员会”约调西北民族艺术学院刘安煌、祝宛然夫妇携子自新疆石河子建设兵团文工团来地区文工团分别任声乐、语言教师及导演。

10月1日,地区影剧院落成开业。

同月,紫阳县支工队奉调赴西安参加“省、市文艺战线经验交流会”演出。《陕西日报》发表《活跃在巴山深处的一文轻骑队——记紫阳县支艺工作队》文章.

秋,地区“革命委员会”派工作组进驻地区文工团开属以“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为内容的整团运动。运动后期以文工团是“修正主义大染缸”为由惩贬全团人员去汉阴县月河公社“劳动改造”。次年春,因农村缺粮,民难以养,地区“革命委员会”被迫撤回全团人员。

1976年

元月1日至2月6日,地区小戏创作调演大会在安康举行,10个单位289人参加演出。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全区文艺工作者万分悲痛,地、县剧团分别参加各地祭奠灵堂设置及追悼会活动。

10月6日,中共中央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地、县剧团参加各种集会,欢庆胜利。

1977年

是年,为纪念毛泽东、周恩来逝世,歌颂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丰功伟绩,庆祝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地区文工团先后演出《长征组歌》,歌剧《蝶恋花》《江姐》,话剧《万水千山》《枫叶红了的时候》。安康县汉剧团演出歌剧《洪湖赤卫队》,话剧《八一风暴》。汉阴县文宣队演出《八一风暴》《枫叶红了的时候》。石泉县文宣队演出歌剧《洪湖赤卫队》《蝶恋花》,话剧《枫叶红了的时候》,宁陕县文宣队演出歌剧《江姐》。

10月28日—11月12日,安康地区代表团42人,参加在西安召开的省文艺创作会议。

1978年

元月11日至23日,地区现代戏调演大会在安康举行,11个地、县专业艺术表演团悼503人参加,演出22场。计有句阳县文工团大筒子戏《追猪娃》,道情《一棵杨树》,八岔戏《两升黑豆》,平利县红旗剧团歌剧《春水宣人》,弦子胜《追箱》《两相喜》;石泉县文宣队大筒子戏《待客》,歌剧《蹲点书记》,汉剧《截筏》;紫阳县文宣队民歌剧《桂花树下》《捉猪》;岚皋县文宣队民歌剧《春到茶山》《心红火旺》《审公鸡》;白河县文宜队高台曲《猪场一课》;镇坪县文宣队花鼓戏《改路》;宁陕县文宣队民歌剧《哨口》;汉阴县文宣队话剧《未完成的战斗》;安康县汉剧团汉剧《梅刀春秋》;地区文工团歌剧《飒爽英姿》,大会分别奖励演出单位及剧目。

夏,根据中央及省“关于恢复上演剧目的通知”,安康、平利、旬阳剧团先后开箱恢复演出汉剧传统戏。

8月8日、镇坪县文艺宣传队奉命撒销。

秋,岚皋县文宣队更名岚皋县汉剧团;汉阴县文宣队改称汉阴县文艺工作团:石泉县文宣队改称石泉县汉剧团;紫阳县文宣队改称紫阳县文工团。各团均主演汉剧兼话剧、歌剧及其它形式,传统剧目、历史剧目、现代剧目兼有演出。

10月10日至11月13日,地区代表团赴西安参加省戏剧观摩会演,演出汉剧《梅刀春秋》《出征》(安康汉剧团),道情《换地》(旬阳文工团),歌剧《待客》(石泉文工团)。

11月28日,地委、行著决定恢复地区秦剧团。

12月,为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二周年,地区文工团演出《西安事变》,安康县汉剧团、石皋县文工团、宁陕县文宣队先后演出话剧《于无声处》。

1979年

元月11日—23日,地区现代戏调演在安康举办,11个专业剧团503人参加演出22场。

8月,紫阳县文工团奉命恢复汉剧艺术建制,更名紫阳县汉剧团。

9月15日至10月8日,安康县汉剧团赴西安,参加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自编汉剧现代剧《红珍珠》。

11月,紫阳、石泉、平利三县代表队赴西安参加陕西省群众业余文艺调演,演出话剧《王科长攀亲》(平利),民歌剧《牧羊恋歌》(紫阳),歌剧《五号房间》(石泉)等,分别获奖。

是年,地区行署及各县“革委会”给文艺界51人平反了冤假错案;10人改正右派错案;收回和安置在“文革”中因传统戏停演被“精简”“退职”的37人;为在全区点名批判的《安康专区民歌选》,紫阳民歌剧《嫁嫂》,花鼓戏《退亲人》等10部作品和作者公开平反。

1980年

元月,地区文工团在安康参加省1980年创作展览,演出话剧《选择吧!朋友》,安康县汉剧团参演汉剧《劫难良缘》。

5月23日至29日,王道中、陈纪元、余书棋、黄贤明、王林夫、王发芸、陈天柱、张彪等出席在西安召开的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

7月16日,地区文工团更名地区歌剧团。

9月14日,宁陕县文工团奉命撤销。

10月,岚皋县汉剧团奉命撤销。

1981年

11月20日至12月1日,陕西省首届汉剧会演大会在安康举行。省文化局局长鱼讯致开幕词,副局长袁光作总结报告,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白文华出席闭幕式并讲话、颁奖;湖南省常德汉剧团、湖北省汉剧团、武汉市汉剧院派员到会。汉中、商洛、安康3地区的8个演出团共500余人參加。大会參演8台汉剧:汉中市汉剧团《包公误》,山阳县汉剧团《穆桂英》,安康县汉剧团《春秋配》《拾玉镯》《二进宫》《扈三娘》,石泉县汉剧团《二进宫》,汉阴县文工团《赵头遗嘱》,紫阳县汉剧团《清风亭》,旬阳县文工团《黄天荡》,平利县红旗剧团《连环计》,演出26场;大会对各演出团分别给予集体演出奖10个,剧本改编、整理奖3个;湖北省武汉市汉剧院陈伯华、李罗克应邀到会,并联袂演出《柜中缘》以示贺兴;地区歌剧团为示祝贺,专礼献演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歌剧《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大会还对在汉剧艺术上曾作出显著贡献的名老艺人和在汉剧艺术的继承、改革及研究工作中有成就和有一定声望的汉剧工作者欧定元等38人颁发了荣誉奖。大会期间,正式成立院西省剧协汉剧学会,接收会员111名,其中安康会员85名,会址设安康。

1982年

元月,安康地区戏剧创作评奖委员会成立,办公室设地区文化局。

4月13日,安康县汉剧团束文寿撰文《陕西汉剧初考》,赴西安参加“省地方剧种学术讨论会”.

6月25日至7月10日,由旬阳县文工团担任的“安康地区汉剧汇报演出团”在西安人民剧院汇报演出了省汉剧会演获奖剧目《黄天荡》《清风亭》及折戏《打花鼓》《双下山》《打瓜招亲》。省党政军领导及各界人士观看演出,剧协陕西分会举行座谈会,省电台、电视台录音录像对外播陕,影响较大。

7月13日,中共安康地委书记徐山林在地区歌剧团参加“西北音乐周,长安音乐会”节目审查演出会上对全区文化工作,特别是把戏剧工作搞上去作了重要讲话。

9月,安康县汉剧团虞竹坪,地区歌剧团沈孟雄的舞台美术作品25幅参加在西安举行的省首届舞台美术作品展览.

10月8日—23日,地区歌剧团在西安参加“西北音乐周?长安音乐会”:演出安康地区创作的第一部中西管弦乐作品—汉剧组曲《闯王旗》。

1983年

元月10日至30日,地区秦剧团在安康参加省1982年新剧目展览演出创作眉户剧《生命之花》。

3月,镇坪县文工团奉命撒销。

地区文教局刘文杰局长根据中央文化部有关精神,部署地直文化艺术单位开展体制改革。

4月,平利县红旗剧团试行演出经营承包制。

6月1日至30日,地区歌剧团试行剧组经营承包制,一台《音乐会》赴汉中市演出、影响颇大、效益良好。

7月30日,汉江特大洪水淹没安康全城地区歌剧团、秦剧团、安康县汉剧团损失惨重。紫阳、汉阴、石泉3县剧团闻讯及时派人送物慰问三剧团;汉中地区歌剧团当即在汉中义演三日,将全部收入专款支援地区歌剧团;省文化文物厅及省直文艺单位先后派出慰问团,携物支援三剧团。

10月1日至9日,安康城内受灾的三剧团,奋力恢复生产及时编排反映人民抗洪抢险动人事迹的各类节目、分别在剧场、街头演出。

10月10日至22日,全国“徽调、皮黄声腔剧种学术讨论会”在安徽省绩溪县举行,余书棋、王道中应邀赴会。参加学术论文三篇:余书棋《试论西皮调与襄阳腔》、王道中《浅谈安康汉调二黄的起源与发展》、束文寿《汉调二黄及其源流初探》。

12月,安康地区戏剧界代表王道中、陈纪元、黄贤明、王发芸、陈希元、原民、王友华赴西安出席省第二展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

1984年

3月13日至17日,地区召开戏剧创作会议,各县文教局长,剧团团长,部分县文化馆长、专业和业余作者共58人参加,总结1983年戏剧创作成绩和问题,制订1984至1986年创作规划。

4月,地区影剧院并属于地区歌剧团领导管理。

6月13日至24日,地区歌剧团陈纪元应邀赴北京参加全国歌剧座谈会。

6月23日,行署决定停办地区秦剧团,成立地区文化艺术学校。

9月20日至22日,谢林、杨明灿、束文寿出席在西安召开的《中国戏曲志?陕西卷》编辑委员会(扩大)会议。会后,杨、束分赴东西路各县调查戏剧史料。

10月18日至30日,地区戏剧会演在安康举行.安康县汉剧团历史剧《初出茅芦》,现代剧《女儿心》;汉阴县文工团汉剧现代戏《翠竹》;旬阳县文工团新编历史汉剧《三拜绣楼》,八步景小戏《光棍雇工》《拜女婿》;平利县红旗剧团话剧《枪声》;紫阳县汉剧团汉剧《焚妖》、紫阳民歌剧《三请吹鼓手》等7台戏,演出21场;各台剧目分别受奖。

1985年

元月,汉阴县文工团奉调专程赴西安演出汉剧现代戏《翠竹》,马文瑞等省党政领导出席观看,剧协陕西分会举行专题座谈会。

5月,石泉县文工团奉命撤销。

6月,平利县文化馆蔡伟创作的话剧《枪声》改编为三集电视剧《远去的囚车》,由陕西省人民艺术剧院和西安市科技交流中心联合拍摄、陕西电棍台播放。

9月,汉阴县政府决定停办汉阴县文工团。

同月,旬阳县文工团奉命招收第三批学员40名背粮学艺。

是年,陕西省政府拨专歌五万元,用于安康汉剧事业的振兴与发展。

是年,地区歌剧团在“综合服务部”营业中增开“招待所”“音乐舞会”“电视录像放陕”等项目;安康县汉剧团、紫阳县汉剧团、旬阳文工团均先后开办“电视录像放陕”,以副补艺。

1986年

3月26日至28日,地区文教局召开戏剧志编纂工作会。10县文化(教)局干部及地直有关人员共20人出席。会议成立了《安康地区戏剧志》编纂委员会,制定了计划,当即在全区开展工作。

4月,省首届艺术节初选在各地进行。14日至16日,地区歌剧团参选演出歌剧《榆钱儿》、安康县汉剧团参选演出汉剧《打儿石的故事》。

4月至6月,各县先后成立《戏剧志》编纂领导机构及编辑班。

7月14日,地区文教局召开戏剧作者深人生活座谈会,地委书记阎西贤到会号召创作以三长(乡长、厂长、校长)为主要题材的戏剧作品。并拨作者深入生活专歌5000元。

9月18日,余书棋、黄贤明、江树业、鲁盾出席在安康召开的省《汉调二黄音乐集成》编辑工作会议。

10月,省首届艺术节分片预赛、地区歌剧团参赛演出歌剧《榆钱儿》,安康县汉剧团参赛演出汉剧《板桥轶事》,旬阳县文工团参选演出汉剧《双下山》《打花鼓》《汲水》,平利县红旗剧团参选演出汉剧《三岔口》、弦子戏《拾玉镯》,紫阳县汉剧团参选演出汉剧《周仁回府》《渔舟配》《鬼怨》。

是年,有阳文工团在本县演出70场;平利县红旗剧团先后到汉阴县双河、蒲溪镇、城关三地物资交流会演出40余场,在本县农村演出10场:紫阳县汉剧团在本县演出32场(农村18场);地区歌剧团在安康城内演出话剧《演干淌卖无》5场:安康县汉剧团演出话剧《十五的月亮》,汉剧《打儿石的故事》,《板桥轶事》及传统戏共45场。总计5个剧团演出202场。团均演出40场,

1987年

2月,刘继鹏、束文寿、王保、吕农携论文赴户县参加中国剧协陕西分会举办的“新时期陕西戏剧10年学术讨论会”。

5月,以中共安康地委副书记兰友仁为团长、文教局副局长李胜金为副团长的安康演出团一行150人,赴西安参加省首届艺术节。地区歌剧团演出歌剧《榆钱儿》,安康县汉剧团演出汉剧《板桥轶事》,分别获奖。行署、安康县政府相应分别给子奖励。

7月13日至16日,王道中、黄贤明、陈纪元、崔鸿、陈天柱、顾铭、刘志杰、吴荣华出席在西安召开的剧协陕西分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

是年,3—12月,有12个外省区歌舞、轻音乐团来安康城区演出80余场《轻音乐会》;地、县5个剧团共演戏152场,团均演出30场。

1988年

夏,旬阳县汉剧团奉命撤销,已见成效的40名学员全盘移交烟厂为工。

平利县政府决定,对平利县红旗剧团保留机构、缩编人员、保留骨干、实为撤销。

地区歌剧团崔鸿应邀赴期南株州市参加“中国歌剧研究会”成立大会并观摩演出。期间、中国歌剧研究会吸收安康地区歌剧团为团体会员。

地区戏剧家协会成立。

1989年

3月,地区文教局、地区农业银行、省汉剧学会、地区剧协联合主办“汉剧中年演员《农行杯》大赛”,安康市汉剧团、紫阳县汉剧团、汉阴县文化馆的29名演员参赛《回娘屋》等21折传统戏,分别获奖。

5月,安康市汉剧团演员6人赴西安参加省中青年演员“农行杯”大奖赛,分别获奖。

9月27日至10月8日,省二届艺术节分片举行。安康市汉剧团就地演出汉剧《马大怪传奇》(获金奖第一名),地区歌剧团就地演出话剧《白氏家族》获铜牌奖。歌剧《悠悠三江水》(获优秀演出奖)。《白氏家族》由安康电视台拍摄成舞台电视片,获省及中央纪检委奖励,并内部发行全国。

9月27日至10月20日,虞竹坪、沈孟雄、陈天柱舞台美术设计作品参加陕西省第二届舞台美术展览。

10月,安康市汉剧团汉剧现代戏《马大怪传奇》赴西安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西北荟萃”演出。

12月12日至16日,地区文联、地区剧协于安康召开“三长题材戏剧创作研讨会”,16位作者以文赴会。

12月21日至25日,张开仲、何家庆、鲁盾、余永祥、卢大庆、江树业携戏曲音乐论文赴西安参加省文化厅、音协陕西分会、省艺研所共同举办的1989年陕西省民族音乐学术论文讲评会。江树业的《八岔戏的形成与剧种界定》、鲁盾、张开仲的《八岔戏打击乐的演变功能及特性》获“优秀论文奖”、卢大庆的《八岔戏的剧目与班社》、余书棋的《试论西皮调与襄阳腔》、余永祥的《试谈安康道情的音乐特点》、何家庆的《论安康曲子的音乐》获“论文奖”。会议对安康地区集体攻关、深入研究八岔戏的源流取得可喜成果,颁发“团结楷模奖”。

本月,地区文研室副主任束文寿论文《清乾隆年二黄新解与京剧萌生的前移》参加“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年”学术研讨会,此后随后刊发或摘要刊登子《戏曲艺术》《西安戏剧》《当代戏剧》《汉江论坛》等中央、省、地报刊。

1990年

4月,剧作者刘志杰、王保赴山东省济南市参加“全国戏曲现代戏年会”。

5月2日至5日,地区召开“戏剧创作题材规划会”,到会作者17人。会议制定了1990至1991年戏剧创作题材规划。

10月5日至8日,地区文教局召开《陕西省戏剧志丛书?安康地区戏剧志》初稿评审会,地区编委会成员11人,各县主要编纂人员10人出席会议。省编委会闻讯派员到会指导。

12月6日至8日,安康市汉剧团首次赴北京参加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戏剧节”,在民族文化宫礼堂演出汉剧现代戏《马大怪传奇》。荣获“全国优秀剧本提名奖”“优秀剧甘奖”“优秀演出奖”。《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工人日报》《戏剧电影报》《光明日报》分别发表文章、热情评论《马》剧演出,介绍陕西汉剧和安康汉剧团,

12月7日19时25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马大怪传奇》在京演出新闻。

12月8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与第二届戏剧节组委会联合召开“《马》剧座谈会”,首都戏剧界领导及专家刘厚生、朱世惠、梁情、严正、从兆恒、王蕴民、何为、余林等到会作评论发言,多角度肯定《马》剧的成功与缺憾并即席挥笔赋诗、题词。

12月6日至9日,中央领导同志张邦英、李力安、刘澜涛、刘南生、史梓铭等先后观看《马》剧演出并致祝贺,与全体演职员合影留念。

12月14日,安康汉剧赴京演出团载誉归来,地市领导与各方人士举行了隆重欢迎仪式。

同月,紫阳县汉剧团赴西安参加“省青年演员小戏调演”,演出紫阳民歌剧《三请吹鼓手》获多项奖。

12月4日—8目,省文联、地区文联、地宣部、地区文教局联合在安康召开“首届汉水文化研讨会”,安康、汉中、郧阳、襄樊毗邻地区代表50余人出席。束文寿《论保留陕西汉剧的历史意义兼论土二黄与京剧渊源关系考》、陈应麟《汉调二黄对汉水中上游流域思想文化的浸润》、朱广琴《汉水上游秦巴山区民间小歌舞探微》、余永祥《试谈安康道情音乐特点及唱腔结构与旋法》等论文与会研讨。

1991年

3月20日至24日,《陕西省戏剧志丛书?安康地区戏剧志》中审会在安康召开,省编委会成员、特约审稿员及8个地、市主编19人出席。

2月5日至6日,地区召开“戏剧创作座谈会”,23人出席,总结九〇年戏剧创作、落实九二年创作规划。

9月,安康市汉剧团演出的汉剧现代戏《马大怪传奇》由陕西电视台、安康电视台、安康市致府联合投资、改编、摄制的四集电视剧拍摄完成、公开播映。

是年,地区文艺创作研究室编辑出版《安康新剧作集》(1987—1989、乡长、厂长、校长题材专辑)及《汉江文艺?戏剧专号》、分别发表汉剧《马大怪传奇》,话剧《生肖坪》,戏曲《竹园村的夏天》,紫阳民歌剧《女婿乡长》,韵白剧《卖蚕茧》、电视连续剧《生死缘》等剧本11个及论文《汉江派二黄的艺术特色》。

1992年

5月22日—5月28日,安康地委宜传部,安康地区文化文物局联合主办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活动。在6项较大活动中:有群众文艺会演3台,参演小戏9个,舞蹈6个,歌曲20首,曲子坐唱1首;安康市汉剧团、地区艺校参演汉剧折戏3个,分别评出各类综合奖。地区歌剧团献演一台综合文艺节目。

11月16日—17日,全区文艺创作会议召开。地区与各县市委宣传部长、文化局长、文化馆、地区作家协会、戏剧家协会等10家协(学)会负责同志、全区各条战线专业、业余优秀文艺作者、从事文艺创作30年以上的文艺作者代表共100多人出席。中共安康地委书记谈俊琪、副书记封漫潮、地委委员、宜传部长何俊明、地区文化文物局长杨松涛分别作专题讲话;大会向30名优秀文艺作者、72件优秀文艺作品、28名连续从事文艺创作30年以上的文艺作者颁奖表彰。(摘自《陕西省戏剧志·安康地区卷》)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艾迪号,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qaedi.cn/baike/971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3月 26日 上午5:45
下一篇 2023年 3月 26日 上午6:12

相关推荐

  • 赞美夏天的句子100句(集合)赞美夏天的句子短句唯美

    1、赞美夏天的句子100句(集合) 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也是最令人期待的季节之一。夏天的阳光明媚,温度适宜,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活力。 夏天的天空湛蓝如洗,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给人们带来温暖和舒适。夏天的风轻柔而温暖,吹拂着人们的脸庞,带来一丝丝清凉。夏天的雨水清澈而甘甜,滋润着大地,让万物生机勃勃。 夏天的花朵盛开,五彩斑斓,散发出浓郁的…

    百科大全 2023年 9月 9日
    00
  • 盲盒是什么,荣耀手机王者荣耀盲盒是什么

    盲盒是什么?让你玩得起来,让你刺激起来! 引言 相信各位小伙伴们都听说过“盲盒”这个词语,它已经成为了当下非常流行的新潮语。那么,这个盲盒到底是什么呢?在这篇文章里,小智机器人将带大家深入分析盲盒的定义、历史、背后的商业模式以及风险。 一、盲盒的定义 盲盒就是一种“含有未知内容”的玩具或商品,通常包装成一个不透明的小盒子或袋子,有着与其价值不相匹配的售价,在…

    百科大全 2023年 6月 15日
    00
  • 从化温泉酒店(从化温泉酒店哪家好)

    最近,许多读者对从化温泉酒店有疑问。有网友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回答你的疑惑。从化温泉酒店哪个好,这个网站已经为你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夏季泡泡大作战!从化卓思道温泉酒店亲子房仅758人,包括3人山泉游泳池 32个泡池 干湿蒸 早餐~送主题IP娃娃送主题IP娃娃 玩偶机游戏币! 点击我的头像,然后点击底部-活动信息,搜索关键词“卓思道”下单预…

    百科大全 2023年 2月 16日
    00
  • 10万人民币在巴基斯坦能干嘛(十万人民币在巴基斯坦能生活多久)

    大家好,我是张吨吨 欢迎大家阅读我的文章 我每天都会分享我在巴基斯坦的见闻 欢迎大家阅读点赞评论关注我 我会很欢喜的 导语 巴基斯坦是世界上主要的芒果生产国和出口国,独特的土壤温度和长期种植芒果的历史,让巴基斯坦的芒果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在当地被称为水果之王,在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和信德省,每年芒果的产量接近200万吨,品种达20多种,但由于运输和储存等问题…

    2022年 11月 8日
    00
  • 怎么炒(怎么炒茄子好吃又简单)

    想学会炒菜,除了掌握基本的厨具和食材搭配外,还需要懂得一些技巧。今天,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怎样炒菜才能做出美味佳肴吧! 一、火候要掌握 在炒菜的过程中,火候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火太大,容易糊锅或者食材炒熟不均;如果火太小,则容易导致菜的口感不佳。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食材和菜品来掌握火候。 二、用油要适量 炒菜的时候,油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如果油用得太多,不仅…

    百科大全 2023年 6月 10日
    00

站长QQ

740100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740100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